要做战术语言学家,更要做战略语言学家

一、要做战术语言学家,更要做战略语言学家

我们要在做战术语言学家的同时,更要做战略语言学家。换言之,我们在埋头研究一个个具体语法专题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学术界研究的新动向,不要丢失学术的敏感性,要经常性地对全局、对历史、对趋势进行理论思考。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出奇制胜。当然,我们也不赞成只是空谈理论,不作具体的分析。一句话,从战略入眼,从战术入手,即用宏观的战略指导微观的战术。

所谓的“战略”,有四层含义:

第一,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发展进程要有清醒的认识。汉语语法研究在整个汉语语言学里是属于新兴的分支学科,即使从《马氏文通》算起,也不过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充满活力,能量巨大。尤其是自1978年以来,汉语语法研究更是日新月异,跌宕起伏,充满生机。我们必须对这些有充分的了解,清醒的认识。

第二,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全局情况要了如指掌。汉语语法研究现在的热点、焦点、亮点是什么?有哪些最新的进展,有哪些困惑和不解?人们在思考什么?在担心什么?在争论什么?哪些是主流?哪些是非主流?哪些是逆流?哪些是新兴的萌芽?将会影响学科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有哪些问题和症结急需解决?了解全局的目的不是自我欣赏,沾沾自喜,评功摆好,而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进一步询问为什么?怎么办?从中找到突破口。

第三,对当代汉语的发展变化需要保持一种可贵的“敏感性”。语言,尤其是高度成熟的语言在运用、接触中必然发生变化,对此我们不要麻木,不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现代汉语的面貌在进入20世纪以后这1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三次翻天覆地的急剧变化,分别是1919年、1949年和1978年,大致30年一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语言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旧有的规律正在被突破,新词新语、大量的科技术语产生速度一次次被刷新;新的组合方式、新的结构格式、新的表达手段,正在大踏步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比如“U盘”(优盘、闪盘)的崛起,比如“美女”的称呼,比如“手机”的普及,比如“男生女生”的泛化。为此,我们就提出“当代汉语”的概念,指出现代汉语目前已经开始向“当代汉语”转型。汉语正在迅速改变着自己的面貌,其内因是语言的活力明显加强,语言的接触和交融加剧,而推动这一改变的动力就是电脑、网络以及多样化的通信工具(如智能手机)的普及与更新。

第四,对语法研究的理论最新动态要有精准的把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对国际语言学界的最新动向密切关注,保持一种敏锐的眼光、积极的态度。我们需要跟国际接轨,但是注意这样的接轨必须是双向的,不是只进不出的单向的;有进有出,这样的接轨才有意义,才有生命力。

我们不仅要对具体专题研究的历史有进行概括和综述的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整个汉语语法研究有全局的把握,对历史与现状、特点与不足、趋势与前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估计。所以,需要我们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流派,研究的队伍,研究的热点、焦点、亮点都应当熟悉。只有养成这样一种“登高望远”的良好习惯,我们的研究才有可能超越前人。这样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长远来看,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鉴别能力、逻辑能力、思辨能力和概括能力,其实这也是一个做研究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