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范畴的内涵
2025年09月26日
一、量范畴的内涵
“量”范畴,一直没有准确的定义。不过前贤提出过一些很有创意的见解,尤其是吕叔湘先生,他早就指出:“物件有数量,形状无数量”,接着又特别提醒:“其实程度的差别就是数量的差别。”(吕叔湘,1944)根据我们的理解,这里起码有三层含义:第一,所谓的“量”可以分化为两大类:(1)“计数的量”指多少;(2)“程度的量”指轻重。第二,“计数量”与“程度量”是息息相通的,关键是针对哪一类词。第三,名词通常表现出来的是“计数量”,形容词通常表现出来的是“程度量”,而动词则兼有“计数量”与“程度量”。
汉语词的重叠主要作用是显示变量,一般认为,变量就可能两头变化,包括“增量”和“减量”(变大或变小;变重或变轻)。跟变量相对的是常量。在讨论变量之前,我们需要对“量”的概念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
1.“计数量”可以分为“定量”与“约量”。比如:
名词定量:一本书、三支军队
名词约量:一些书、几支军队
2.“程度量”也可以分化为“借喻量”与“模糊量”。例如:
形容词借喻量:冰冷、雪白、蔚蓝、金黄
形容词模糊量:很冷、较白、最蓝、有点黄
3.动词的量既有“计数量”,也有“程度量”。比如:
动词定量(计数量):去一次、打一拳
动词约量(计数量):去几回、打一会儿
动词借喻量(程度量):飞跑、熊抱
动词模糊量(程度量):比较同情(她)、很吃了几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