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勒”的句法地位
句末“快勒”中的两个语素有着各自的意义和功能。“勒”可以像例(1)那样单独出现在句末,意义和功能都和北方话的“了2”相类似。“快”表示“接近、即将”,但是当它像(2a)那样出现在谓语动词后面,或者像(3a)那样出现在宾语后面时,就必须跟“勒”搭配同现,如果像(2b)和(3b)那样单独出现在句末,句子就会变得不可接受。
(1)车子到站勒。
(2)a.上海到快勒。
b.*上海到快。
(3)a.阿拉吃饭快勒。(我们就要吃饭了。)
b.*阿拉吃饭快。
显而易见,出现在句尾的“快勒”是个复合成分,总是整体发挥作用。从例(4)可以看到,“快勒”可以出现在各种谓词性成分后面。从(4b)和(4d)还可以看到,“快勒”并非黏附在谓语的中心成分上,而是位于整个谓语的后面。
(4)a.光杆动词(及物或者不及物):吃快勒、到快勒、死快勒、来快勒。
b.动宾短语:吃饭快勒、落雨快勒、去香港快勒、读大学快勒。
c.动补短语:汰清爽快勒、做好快勒、爬进去快勒。
d.连动短语:送拨伊快勒、到北京去快勒。
e.变化义形容词:好快勒、热快勒、糊涂快勒、龌龊快勒。
f.数量短语:十八岁快勒、100斤快勒。
虽然“快勒”表示很快就要实现,或者实现时间已接近,似乎与副词“快”的意义相近,但两者的句法表现不尽相同。副词“快”通常充当状语,可以像例(5b)句那样受程度状语的修饰;而“快勒”却不能受程度状语修饰,所以(6b)和(7b)都不能说。
(5)a:火车哪能还呒没到?(火车怎么还没到?)
b.邪气快就要到勒。(很快就要到了。)
(6)a.车子到站快勒。
b.*车子到站邪气快勒。
(7)a.落雨快勒。(快下雨了。)
b.*落雨老快勒。(老=很)
同样形成对立的是,副词“快”可以像(8a)那样被“呒没(没有)”直接否定;也可以像(8b)那样跟在表否定的中缀后面而被间接否定。
(8)a.公司呒没介快就倒脱。(公司没有这么快就倒掉。)
b.侬要奈事体弄好,用勿着快去快来。(你要把事情做好,用不着快去快来。)
句末“快勒”同否定成分多数情况下互不相容。从例(9)中可以看到,“快勒”被直接否定的句子是无法接受的。
(9)a.*公司倒脱呒没快勒。
b.*火车到站勿快勒。
当然,上海话否定成分的正常位置在谓语动词前面,而不是在动词后面,所以例(9)中各句不可接受说不定另有原因。不过,即使否定成分出现在主要动词前面,“快勒”似乎仍然和否定成分不相容。新派上海话有两个否定成分,一个是表示普通体否定意义的“勿”,以及相关的“勿要”“勿好”等;还有一个是表示完成体或经历体否定意义的“呒没”(钱乃荣1997)。如果像例(10)中各句那样,句末“快”前面的小句中出现了“呒没”,整个句子便不能接受。
(10)a.*公司呒没倒闭快勒。
b.*火车还呒没到站快勒。
c.*侬还呒没挨到快勒。(侬=你,挨到=轮到)
如果像(11a)那样,出现在谓语动词前的是否定成分“勿”,情况就会复杂一些。(11a)里的“快勒”处于“勿”的作用范围之外,因而是可以说的。“公司勿会倒脱(公司不会倒闭)”作为小句描述一种情况,“快勒”说明这种情况即将出现已是事实,全句的结构可以用(11b)表示。
(11)a.公司勿会倒脱快勒。
b.[[公司勿会倒脱]快勒]
例(12)的情况与此类似。虽然(12a)可以说,而且“快勒”的线性顺序在“勿”的后面,但“快勒”并不能出现在“勿”的作用范围之内。只有当句子的结构为(12b),表示“他们两个人要分手已经快要成为现实”时,(12a)才可能被接受。如果句子的结构是(12c),“快勒”落入了“勿”的作用范围,(12a)还是不能说的。
(12)a.伊拉两家头勿好快勒。
b.[[伊拉两家头勿好]快勒]
c.*伊拉两家头[勿[[好]快勒]]
例(13)的情形稍微有些不同。这里的“呒没”为实义动词“有”的否定形式。“呒没钞票”已经固化,表示和“有钱”相反的意思(褚半农2006),所以例(13)的“阿拉呒没钞票”表述一个命题,而“快勒”则说明这一状况很快就会出现已是现实,“快勒”处于否定成分的作用范围之外。
(13)阿拉呒没钞票快勒。(我们没钱的日子就快来了。)
当然,“呒没”和“快勒”并非绝对不能共现。虽然(14a)中“呒没”和“快勒”共现而导致句子不能说,但(14b)是能说的。两句话的区别在于(14b)的主要动词前出现了时间短语“差不多三天”,小句的命题是“他爸爸没吃饭已经达三天”,而“快勒”表示的是这一时间点确实很快就会到来。
(14)a.*伊拉爷呒没吃饭快勒。
b.伊拉爷差勿多三天呒没吃饭快勒。(他爸爸差不多三天没吃饭了。)
很显然,“快勒”的句法地位相当接近北方话里的“了2”,作用是对小句所表示的命题加以说明(石定栩、胡建华2006),只不过“快勒”做出的是双重说明。“快”说明前面的命题“即将成真”,“勒”说明在选定的时间点上,前面的命题“已经成为现实”,合起来就是“[命题即将成真]这种情况已经成为现实”。既然如此,“快勒”就不能看作是黏附在谓语的中心成分上,甚至不是黏附在谓语上,而应该看作黏附在整个句子后面。用抽象的形式来标写的话,就不应该是“V快勒”,也不是“VP快勒”,而应该是“S快勒”。类似的复合句末成分在方言中并不少见,粤语的“乜滞”“咁滞”,长沙话的“咖哒”,以及北方话里的“罢了”都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