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汉语表达的空位

(二)弥补汉语表达的空位

我们必须清醒地明白,汉语尽管非常具有表现力,但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换言之,也还存在着“表达空位”,需要有新的表现形式去填补。比如“V给”结构中的V大致具有三种语义特征:给予、取得、制作。朱德熙先生认为只有“给予”类动词才能构成“V给她一本书”,非给予动词不能构成这类句式,但是现在大量语言事实说明:这样的句子已经比比皆是。例如:

赢给我们一个安定的家、买给你一本书

抓给我们一把弹壳、沏给你一杯茶

这实际上就是“卖给你一本书”(给予义)这类结构格式的类化和泛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