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型、句类与句式的关系
句型以及句类,经过长期的研究,已经有其特定的含义,尽管其内涵还是可以讨论的,但是,通常人们一般并不怀疑其存在的必然性。但是句式则一直处于地位不明的尴尬境地。其原因可能有三个:
第一,句式的名称用得比较滥。只要是一个句子,就可以称之为某某句式。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义,外延和内涵都不太清晰。尤其是内涵比较含混,没有必要的论证,也缺乏科学的定义。换言之,地位比较尴尬。
第二,句式跟句型存在着交叉的地方。比如主谓谓语句、双宾句、连动句和兼语句,都是动词谓语句的重要下位句型,可是一提到句式,它们似乎也应该是。那么,句型跟句式的界限又在哪里呢?句型里已经论及,还有必要在句式部分阐述吗?可见是界限不清,身份比较含糊。
第三,通常人们比较关注的句式,似乎只有“把”字句、“被”字句,最多再加上存现句等少数几个。哪些算是句式,哪些不算,可能会有无穷无尽的争论。如果就这么有限的几个句式,值不值得单独列出一个“句式”?而且还要建立句式系统,有没有这个必要?有没有这个价值?可见成员不明,价值不够清楚。
根据我们多年来进行汉语语法教学的实践,加上汉语国际教学的需求,我们觉得,句式教学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句型和句类,从语言应用角度而言,甚至于超过了前两者。
句子实际上不仅仅属于句法范畴,还应该属于语用范畴。句子的定义是:“前后都有停顿,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可见它的本质属性是“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换言之,从内部结构来分析,句子是语法学研究的对象,但是从句子的使用角度来看,句子应该也是语用学研究的对象。
我们以往的语法教学过分偏重于建立语法体系,分析各种语法单位,但是对语言的运用,以及各个层次语言单位的作用,明显重视不够。最早的教材更是偏重于句子成分的划分,在词语、短语部分详尽备至,一到句子层面就成了强弩之末。比如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无疑是一部极为精彩的语法书,对词类划分的研究以及短语分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该书由于奉行“短语本位”,基本上放弃了对句子的分析,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
在句子层面,句型只是句子的结构模式类型,对象包括所有的句子,换言之,每个句子都归属于某个句型,没有句型类别的句子是没有的。句型对句子的构造和生成无疑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句型对句子的使用特性,对其功能的挖掘来说,其重要性就大为降低。通常在讨论句型时是不考虑句类的。换言之,目前的句型是建立在陈述句研究基础上的。对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会在句型上引起的变化,至今也没有人专门讨论这一课题。
句类是句子的语气类型,基本上属于句子的语用层面。所以也有人认为句类是句子的功能类型。句类的对象也是全体句子,没有一个句子不属于某个特定句类的。没有句类的句子只是一个抽象的理论上的句子,不是一个现实意义上的句子。句类的语气是研究的重点,我们在进行句型分析时其实有个没有证明的前提,那就是假设所有的句子都是陈述句,对疑问句、感叹句以及祈使句的结构分析,也只是近些年来才出现的变化。
其实,从句子使用功能角度来看,句子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越是有特点的句式,它的作用就越鲜明,它的使用频率就越高,在汉语句式系统中的位置也就越发重要。句式特别能够体现汉语句子的特色,凸显汉语的特点。换言之,汉语句式才是汉语句子的精华,才是汉语句法特点的主要载体,也是汉语语法研究与学习的热点、难点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