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一、概况

整整30年前,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的春天,这是个百废待举的年代,是个春意勃发的季节;上海,在这个刚刚睡醒还混混沌沌的国际大都市里,一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正在蓄势待发。他们自发成立了一个语言学沙龙,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现代语言学会讨论会”,简称XY。

最早是从杭州大学硕士毕业刚刚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工作的我,跟已经毕业并留校工作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陆致极以及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陆丙甫,商议如何开展语言学研究活动。三人一致同意把上海各高校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联合起来,定期举行学术沙龙讨论,每次都有几个人作专题发言,并且开展讨论,还可以交流有关全国各地的学术信息。

赞同这一倡议并且热心参与活动的最早有七个人,俗称“七君子”。他们是陆致极、陆丙甫、邵敬敏、谢天蔚、钱乃荣、余志鸿、林立。开始时在陆致极的家里(武康路的别墅,陆致极的丈人家)活动,后来人数增加了,就转而轮流到各大学,最后由于任芝锳到上海教育学院工作,该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淮海西路的东头,占据了地理之便,大家都感到很方便,就固定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天的下午2点准时举行,雷打不动,这一活动坚持到90年代中期才慢慢停止。

XY除了每月定期举办的沙龙,还有两个特色:第一,从一开始就筹办了自己内部编辑出版的刊物《现代语言学》。第二,不定期地举办全国性的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第一届1988年3月在太原;第二届是1990年5月跟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一起办的,是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三届是1992年在上海大学;第四届在北京理工大学。本人1996年之后因为去了香港工作,此后就再也没有参加。(1996年7月上海第五届;1998年8月第六届山东荣成市;2000年安徽第六届;2003年第九届上海大学;2009第十届南京师大。)

XY这一活动坚持多年,早期主要是陆致极、陆丙甫和我负责。后期则由于陆致极、陆丙甫和谢天蔚先后去了美国,就由余志鸿、钱乃荣和我,再加上吴为善、左思民、刘大为、金立鑫、黄锦章等为骨干。这一活动不仅得到上海语言学界的广泛认同,而且还有许多外地朋友来参加,还有不少地方仿效,纷纷组织起类似的学术沙龙。大约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当年的年轻人渐渐步入中年,大多晋升为教授、副教授,并且开始招收研究生,乃至博士生,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XY慢慢地开始散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