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动态:语言交际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趋势

3.交际动态:语言交际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趋势

交际动态注重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变化,关注社会、科技、网络等给语言乃至语法所带来的变化。

1978年之后,由于实施改革开放的新国策,中国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语言层面必然有所反映。一些新的程度副词冒出来了,如“暴、狂、巨、超、奇、贼”等;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模式,它们突破现有语法结构模式的框架,重新组合为某种新的结构类型,如“经典中国、新闻广东、奥运北京、小吃苏州”;出现新的使用规律,如新的贬斥义被字结构“被××”:“被就业、被自愿、被增长、被失踪、被自杀、被退休、被下降、被强大、被潜规则、被小康、被艾滋”;新的骂人框式结构“×你个头”,针对对方的话语表示反驳或者否定的,包括调侃、讽刺、挖苦、质疑、否定、愤怒……。不仅如此,还突破旧有的语法结构规律,比如“V给”结构中,以往只有“给予”类动词才能构成“V给她一本书”,但现在表示获得义、制作义的动词也可以构成类似的句子,例如,“赢给我们一个安定的家,买给你一本书,抓给我们一把弹壳,沏给你一杯茶”,这实际上就是“卖给你一本书”(V有给予义)这类结构格式的类化和泛化的结果。

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一切现有的语法形式用久了,就可能失去它固有的特色,就会产生新的形式来替代它,这反映了人们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追求。比如状态形容词有ABB、AABB、A里AB、BA、AA等。重叠,通常认为是汉藏语系表示“量”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由于这类重叠式状态形容词所表示的程度已经相当高了,所以一般不能再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然而现在这样的用法就如雨后春笋到处都是了,显然无法再看作例外了。例如,“非常冰冷、很雪白、非常冰凉、很火红”。

也许我们对动态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进行语言研究时,需要的是一种动态的观念:即把语言,包括语法看作是一种永远在变化、不断在发展、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有生命力的、开放式的,并能够自我完善的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