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估测副词:“恐怕”“说不定”“充其量”与“别不是”

三、特色估测副词:“恐怕”“说不定”“充其量”与“别不是”

“恐怕”“说不定”“充其量”与“别不是”都表示估测,但是各有特色。跟“也许”“可能”“大概”“大约”不同,有自己特殊的语义倾向,可以称之为“特色估测副词”。

1.恐怕:带有对估测情况的担心,这可能是由“恐”与“怕”的语素义决定的。例如:

(1)该出手时就出手吧哥们儿,晚了[恐怕]就被别人抢去了。(《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如果现在不说,我[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和你说了。(《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3)如果说有人从高变矮,返老还童,[恐怕]人们难以相信。(《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4)这样的解释恰当与否且不论,但在围棋界“本色”的男人[恐怕]难成“大英雄”。(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不过由于语义的泛化,这一担心的心理倾向已经淡化。语义开始泛化,表示有所估测,但是不敢作最后的判断,近似于“也许”。这类估测,有时只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说话者早有定见。例如:

(1)我总觉得,这类事光怪下面也未必,恐怕主要还得从上面找原因。(《中国农民调查》)

(2)那究竟是什么阻碍小巨人为球队作出更大贡献呢?队友支持不够恐怕是问题的核心。(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3)当时的中国,恐怕是世界上最重视政治的国家。

(4)如以鸟的体重和鸟蛋的比例而论,几维鸟蛋恐怕是世界所有鸟类中最大的蛋。(《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恐怕”,在古代汉语里是动词连用,“恐”就是“怕”,表示“担心”“担忧”,后项跟的是宾语,而且都属于说话者不愿意发生的事情。例如:

(1)[恐怕]泥涂污马蹄。(白居易《官牛》)

(2)于是白庄语诸徒党,莫向人说,[恐怕]人知,来日斋时,劫此寺去。(《敦煌变文选》)

(3)贪多不济事,如此用工夫,[恐怕]轻费了时月。(《朱子语类》)

(4)不是老身有始无终,其实寸步难移,[恐怕]反拖累奶奶。(《话本选集:苏知县罗衫再合》)

“恐怕”后面所带的宾语,语义上都表示说话人担心的事情或情况。由于“担心”跟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所以演化为“估测”语义也是很自然的,区别在于后面所带的事项,不一定是说话人担心的事情,而转化为仅仅是一种估测。检测的办法是看能否用“担心”去替代“恐怕”。例如:

(1)外面说几句话转来,你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这时候由得你不承认吗?[恐怕]我姓周的没这么好欺负。

(2)你若不是发现了里面有一大卷钞票,[恐怕]未必走得那么快。

(3)[恐怕]孩子呢,落到哎不正当的地方。(慈秀清《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4)要不是有人担心赶走了我们,房子没人租,断了他们的财路,[恐怕]这个提议就得以实现了。(《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5)该出手时就出手吧哥们儿,晚了[恐怕]就被别人抢去了。(《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6)你还怎么退,想被踩死?那滋味[恐怕]比被淹死还难受吧。(《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担心”其实就存在一种可能性,“恐怕”语义泛化的结果就是后项不再是担心的对象了。这时“恐怕”往往可以用“大概”“也许”“可能”来替代。例如:

(1)巴黎人干别的事[恐怕]不行,但跟搞艺术沾边的,他们便有极高的天赋。(《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恐怕]得住几天旅馆了。(《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3)如果现在不说,我[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和你说了。(《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4)母鸡为什么也能像母亲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地爱护小鸡?[恐怕]没有人能正确回答。(《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5)那字母儿也是那个那个,不过跟蒙文不一样,他[恐怕]跟蒙文是也是有些个瓜葛。(桑凌志《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6)抻面,你知道吗?这个外地人[恐怕]也不知道。(侯崇忠《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不过,从例句实际情况来看,使用“恐怕”的后项多数还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这说明“恐怕”的语义还是在起作用,但是随着语义的泛化,现在也开始大量出现无所谓担心的后项,说明“恐怕”的语义开始虚化,从原先的心理动词转化为估测副词了。即使如此,凡是有担忧的后项,往往优先选择“恐怕”,而很少使用“也许”“可能”。如果后项无所谓担心,则“可能”“也许”与“恐怕”可以互换。

2.说不定:把握不大的估测,往往只是展示说话人的一种愿望,换言之,估测的情况往往是不那么容易实现的,有的实际上根本是无法实现的,或者起码现在不可能实现的,比如例(4)(5)(6)。例如:

(1)如果美国坚持一意孤行,势必导致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到那时,美国[说不定]还得请欧洲帮忙!(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2)把英语学好了,[说不定]哪天还能赚上老外的钱呢。(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3)我现在状态很好,我相信自己能够夺取冠军。[说不定]我还能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呢!(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4)[说不定]哪天我们人类会建立起“飞船货运公司”,每天从月球上往回拉东西。(《报刊精选》1994年)

(5)如果典子活着,也应该这样高了,而且[说不定]她俩还是同班呢。(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6)要不是我拄着双拐,[说不定]都跳起来了。(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3.充其量:对某种情况作出低程度的估测。表面上尽可能往大处、高处估测,但是事实上说话人认为这是很不起眼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是低程度的评价和估测。所以常常跟“不过”“只是”等转折性的评价偏低的话语标记;或者后续句出现没能够实现的更加高级的目标,如例(6)(7)。例如:

(1)按说他在这件事情上所能承担的[充其量]不过是“领导责任”。(《中国农民调查》)

(2)如果需要拆除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的话,[充其量]也只是一小部分。(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3)然而,入大学以前[充其量]也只是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

(4)我们不应使用全面质量管理,因为这种管理[充其量]只能让缺点减至10%。(《哈佛管理培训系列全集》)

(5)如果全部用以安置移民,[充其量]也不过解决五十万人的温饱问题。(《报刊精选》1994年)

(6)海尔[充其量]是一个中国名牌,而不会是世界名牌。(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7)因此热火队这个赛季[充其量]最远走到东部决赛,而与总决赛尚无缘分。(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4.别不是(别是):表示一种否定倾向的估测,主观上不希望出现某种情况。例如:

(1)什么急事要我马上离开,这样晚的时光,到哪里去,[别不是]她听错了!这个女乡下佬!(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2)久居此地的朋友便说:“[别不是]两个司机又聊上了吧?”(新华社2004年新闻报道)

(3)严奇一看,不由地暗暗吃惊道:“好大身量!我[别不是]他的个儿罢。”(《七侠五义(上)》)

(4)这么积极,[别不是],这里有什么交易吧?(《编辑部的故事》)

我们曾经对否定副词“别”做过分析(邵敬敏、罗晓英,2004),指出:非可控动词V2如果要进入“别”字句,就必须是一个短语,或至少必须在动词后面带上个“了”。例如:

(1)(房子晃得那么厉害,)别(是/不是)地震了。

(2)(你再要抽砖头,)别(是/不是)倒塌了。

(3)(小李好几天没来,)别(是/不是)病了。

(4)(那个人一动也不动,)别(是/不是)死了。

这类由V2构成的“别”字句表示猜测自己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可能已经发生,或者说更加重要的是显示说话人不希望发生某件事情的意愿。显然是“否定性猜测”。这类例句大多可以用“恐怕”来替换。不过使用“别不是”否定的程度似乎更加强烈一些,这可能跟“恐怕”语义的泛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