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用框架
2025年09月26日
(四)语用框架
语用在虚词词义的确认方面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也”表示的是类同义,通常后句用“也”,与前句在句法或者词语方面有某种类同之处。例如:
(1)他唱了一支歌,我也唱了一支歌。(前后句“唱了一支歌”类同)
(2)我不敢说不对,也不敢说对。(前后句“我不敢说”类同)
(3)她哭了,我也陪她落了泪。(前后句“哭”与“落泪”类同)
有时这一类同的含义不能立即显示,必须联系上下文,并且借助于语言环境进行多步推导:
(4)外祖母去世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5)俺们村有好多户都翻修了房子,豆她爹也想出来挣点钱。
例(4)在字面上看不出类同,但是可以推导:对说话者来说,“外祖母去世”是不幸的,“父亲的差事交卸了”也是不幸的。所以在“不幸”这一点上构成了类同点。例(5)更为复杂,推导过程是:翻修房子必须有钱→豆她爹也想翻修房子→俺们村有好多户因为有钱都翻修了房子→可是他没有钱,所以他也想出来挣点钱。这样,“也”的类同义就得到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