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你个头”泛化的推测

(二)“X你个头”泛化的推测

关于该框式结构的来源,我们查阅历史文献,历史语料,不仅《金瓶梅》《红楼梦》《儿女英雄传》里一例也没有,即使现代作品,曹禺、老舍,乃至王朔的,也没有发现一例。这说明,这是普通老百姓口语里的格式,而且是近些年才流传开来的。它的历史还比较短,是一种新兴格式。

我们看到有一种说法,认为“你个头”本来是蒙古语里的“里个球”,是句骂人的脏话,汉族人听不懂就被说成了“你个头”。但是那也只是一种猜测,没有语料可以证明。我们推测,人的身体最重要的是头,它是用来思考的,所以如果动作直接触及“你个头”,实际上就显示了对对方的不满。“打你个头”“敲你个头”,实际上也就是警告你,处罚你,是对你的不满和否定。可见,“X你个头”原型格式的意义是实在的。例如:

(6)酒杯敲你个头。(曾志伟林敏聪搞笑歌曲)

(7)保护费?保护你个头啊!你保护我什么了?

(8)拍你个头,我自己不是已经拍了吗?

(9)赔偿?你个头啊!

例(6)只能理解为原型的动宾短语,例(7)可以双解,例(8)明显应该属于框式结构了,例(9)“你个头”单独使用,显然是“X你个头”的省略变式,但是也是一语双关,显示说话人对“你个头”的重视。

由于这类短语的组合意义都表示对对方的一种否定,所以,就很容易发展为整个格式具有了这一意义。这是短语组合义凝固转化为框式结构的典型例子,即贬义的“固化”。如果这样的解释能够成立,那么“X你个脚”也很容易理解了,因为“脚”也是人身上比较主要的外露的器官,具有仅次于头的重要性。

事实上,“及物动词+你个头”这一组合,如果语义上没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理解为动宾短语。尤其是动词后面还跟着“了”的话。例如:

(10)点击确定,马上弹出一条信息:我爆了你个头。

(11)杨浩笑道:“你不过是被火星溅了一下,才一个小点儿,破了你个头的相啊!”

至于X从一般的及物动词扩大化为其他词语,乃至于语素、字母,也是有个过程的。从句法角度看,显然这里是一种仿造机制在起作用,即说话人临时把非谓词的X看作了动词性的成分。例如:

(12)现在还在说加息是双刃剑啊,双刃了你个头啊。

(13)全死了你个头,他们俩都没死。

例(12)在“双刃”后面出现时态助词“了”,也许能够说明这里的语义明显是双重了,既可以看作真的是“用双刃剑割了你个头”(名词临时用作动词),也可以看作这是个框式结构,表示反驳和否定的构式义。例(13)虽然也有“了”,整个“X了你个头”已经明显虚化,再也无法理解为动宾组合,这是一种过渡形式的结构。然后随着这一框式结构中X的泛化,加上“了”的脱落,就变成了“X你个头”或者“XX你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