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感言

三、感言

30年一晃就这么过去了,我们正在变老,这是一种必然,现在的语言学界人才辈出,新一代年轻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回顾历史,我们当年的现代语言学沙龙也许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这么几条:

第一,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在语言学界坚持到现在的,基本上都成了语言学教授,例如陆丙甫、余志鸿、金立鑫、刘大为、黄锦章、谢天蔚、钱乃荣、左思民、吴为善等一大批。少数改行从商了,少数出国。事实告诉我们:做事业就需要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半途而废就太可惜了。而且不能指望小本钱来做大买卖,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够获得丰收。

第二,语言学研究必须与时俱进,要走在时代的前沿。不要吃老本,不要故步自封。

第三,语言学研究要淡泊名利,提倡兴趣主义。这是我喜欢的,而不是作为敲门砖。

第四,中国的语言学必须坚持引进开放,跟国际接轨,又要提倡中国特色。两者不可偏废,两者的结合才是我们的希望。

第五,中国语言学要繁荣,要走向世界,就必须重视对人才,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培养和支持。我们的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每次都有20个资助名额给年轻人,还评出一等奖,还发奖金,而且还颁发奖状。

21世纪是充满希望的新世纪,我们的汉语正在走向世界,中国的现代语言学也正在登上国际舞台。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朋友加入我们的队伍,为中国语言学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曾在纪念上海“现代语言学”沙龙三十周年纪念会上(复旦大学,2012年)宣读。

(原载《东方语言学》2012年第11期,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