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拳头产品,树立鲜明的学术形象

五、做好拳头产品,树立鲜明的学术形象

一个企业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我们做学术研究,也需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要有自己的研究强项和研究特色,需要树立自己鲜明的学术形象。最忌讳的是学术上的万金油,好像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搞过一点,但什么都不精,什么都平平淡淡。这就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对某个课题进行系列性的钻研。现在的学术太急功近利,太追求数量,受行政干预太多。学术研究也好像工厂用机械生产杯子、碗筷一样,厂长、车间主任、小组长一层一层下达生产指标,限时定量必须生产出来,这显然是违背学术研究规律的。

学术形象,也有微观和宏观的两种。微观的是你专门研究什么,比如,有人专门研究副词,也有人专门研究时体,也有人专门研究语法化,等等。宏观的就是你主要运用哪一种理论来进行研究,比如,有人专门研究形式语法,有人专门研究功能语法,也有人主要从事语义语法的研究。

形式语法引进几十年了,功能语法也兴旺一阵子了,可是我们中国优秀的语法研究传统呢?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理论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就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语义语法理论。不仅仅因为语义研究是我国语言学研究传统的强项,而且也因为这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弱项,更在于它是语言结构中的决定性要素,是语言形式依附的基础,是语言运用的依据、根本。

语义语法的雏形,实际上是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提出来的,他开创了“从意义研究形式”的汉语语法研究新思路,他提出了涉及汉语语法意义的六大系统:动词时态系统、语义角色系统、语义范畴系统、语义关联系统、句子功能系统以及句子语气系统,这是吕叔湘先生关于语法研究的核心思想,也是他对汉语语法研究最为重要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朱德熙指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搞清楚意义和形式的关系,并且提出了“对应说”“结合说”和“验证说”。胡明扬也提出了“语义语法范畴”,胡裕树和张斌提出在进行语法研究时,既要区分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又要结合起来。这些前辈学者的研究为我们开展“语义语法”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国内提出的研究语义语法的观点虽然不完全一致,但是基本构想还是比较接近的,也就是继承了吕、朱的学说,并且有所发展。这主要是以下八点:

1.意义与形式的关系是语法研究的永恒的主题;

2.形式与语义可以互为研究的出发点;

3.语义决定形式,语义与形式的结合才是语用的基础;

4.语义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焦点和亮点;

5.汉语语法研究可以从形式出发,但是更适合于从语义出发;

6.语义研究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

7.扩大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内涵的理解;

8.语义语法研究的重点,在于重建语义范畴、梳理语义关系、分配语义角色、揭示语义特征、确定语义指向和建立语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