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逻辑思维水平的路径

(二)提升幼儿逻辑思维水平的路径

吴迪、王利(2012)分析了幼儿认知结构的一些特点,然后分析了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培养的途径,最后提出了数形结合逻辑思维教学改革思路,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幼儿数学教育,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5]

王丛岩(2006)阐述了蒙氏教育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通过创设环境、动手操作、多种游戏训练等,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并体会身边“数”的存在,不仅使幼儿学会很多具体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幼儿从小养成喜欢数学、不怕数学的习性,为幼儿上小学奠定数学基础。[6]

雷晓玲(2014)提出了几种幼儿逻辑思维培养的路径:(1)专门逻辑思维能力教育。教育者必须了解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内在与外在规律,以逻辑教育为核心的科学教育为重要平台,让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在科学认知中获得初步的但又是契合其特点的系统培养。(2)渗透的逻辑思维能力教育(感性审美)。逻辑思维能力教育的训练与培养不应只是单独的存在,它可以通过音乐、美术、健康、语言、社会等领域教育以及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渗透教育,同时可进行多学科整合教育,于整合教育中渗透逻辑思维能力培养。(3)游戏活动的逻辑思维能力教育。无论是游戏模仿还是象征假设,均是学前儿童向规则游戏期发展的重要和关键的准备。因此,活动和游戏是实施学前儿童逻辑能力教育的有效形式和路径。[7]

陈琳(2013)提到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几种路径:(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为逻辑思维的萌芽提供环境基础。(2)提供实用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为逻辑思维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3)运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的问题,强化思维的全面运用。[8]

韦永慧(2006)提到,凯米和德弗瑞斯把皮亚杰理论演绎到幼儿的早期教育中,设计了一套数学教育方案,认为在教室中有两类活动可以刺激幼儿数思维,一类是运用日常生活情境开展的活动,另一类是集体游戏。凯米认为,数字本身是纯数理逻辑,即使是使用在表达物体的数量方面,因为数字不是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而是人对物体以数的关系来组织。在玩纸牌活动中,幼儿就使用到数字。例如,利用纸牌进行比大小的活动中,教师就要鼓励幼儿念出牌面上的数字并比较彼此数字的大小。凯米认为,幼儿头脑中的数概念不是来自书本或者教师的解释,而是来自当幼儿对其生活的现实进行逻辑数理化时的思维,是在逻辑数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省抽象而建构的,是从每个幼儿对其现实的逻辑数理化的思维中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我们可以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9]

李楠(2016)在开展大班语言领域故事《晴朗的一天》活动中,基于不同发展目标开展两次活动,幼儿在第一次活动中以理解故事内容为主并结合角色卡片进行简单复述,第二次活动中幼儿通过推理进行思考并理清角色、物品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推理尝试进行合理推测的续编。李楠认为,利用文学作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结合作品内容联想等活动,能有效支持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