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了提升幼儿逻辑思维水平的策略
教师要清晰地知道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实施什么形式的教育活动,如何有效组织、有效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水平。我们根据幼儿园的课程以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领域,探索了一系列幼儿园有效帮助和提升幼儿逻辑思维水平的教育的策略。
1.融合主题策略
我们所使用的上海市课程教材,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围绕主题有不同的认知点,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认知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所以在对幼儿的逻辑思维培养中,教师须对使用的课程教材进行研读,挖掘教材中的逻辑思维元素,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明确逻辑思维元素目标。比如,大班主题“我自己”中,集体学习活动中“不同的人”的活动目标:(1)尝试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的办法记录下来;(2)培养幼儿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梳理出详细的逻辑思维元素,“判断人物的不同特征,按照4种(及以上)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并尝试记录和说明”。活动实施前的计划中就已经考虑到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就能围绕目标实施。
2.生成动态策略
幼儿园的集体学习活动内容的另一个来源可以是近一阶段幼儿逻辑思维发展中的热点,或者是问题。在观察幼儿学习区角活动情况中,发现需要教师梳理和提升的方面时,就要预设一个集体学习活动,活动是由幼儿和教师共同生成的。如大班区角活动中有按照图示区分五种不同图案、颜色、形状的活动材料,在活动一段时间,教师发现幼儿只是对图形进行区分,而没有真正发现图形在不同中蕴含着的相同点等认知,于是教师可以组织一个集体学习活动,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判断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两个图形之间特征上可能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幼儿通过对图形之间不同点和相同点的观察,梳理了其对图形特征判断的能力。
3.整合生活策略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的培养目标,学习遵守集体生活的各项规则是幼儿集体生活的意义。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幼儿逻辑思维的培养契机,同样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和将来的社会生活质量所必需的。如基本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中,图示“洗手六步法”,小班幼儿就学着看示意图,了解顺序进行洗手,这既是顺序排列的学习,也是好习惯的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中的“让玩具图书回家”是对小朋友会整理的好习惯的培养。为了让严谨、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同时又能发展幼儿逻辑思维,我们设计了各种图示:小班教室里的小篮筐中有几个苹果,就要把小篮子放到相应数字或者“小点点”的玩具柜上;识别大班篮子和橱柜上的标识,可以提高难度,幼儿要同时读懂标识,需要思考,可能是排序,可能是守恒的概念,才能找到正确位置。这样,幼儿提高了判断能力,也培养了物归原处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