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三:再次调整——激活思维
如何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思维,以“趣”激“思”?
首先,材料是诱发幼儿思考的本源。因此,我们将第二环节中的“问路”调整为“找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电话,听清电话里鼠小姐所讲的信息,再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找路”,加大“理解信息”的难度。
其次,活动的尾声我们设计了游戏“寻找回家的路”,这既符合幼儿的现实生活,同时又提升了今天教学活动的空间方位逆向思考,并且在立体的现实地图上,让幼儿说一说(路线)、动一动(走)、放一放(标识物),在整个逻辑思维游戏活动中,加深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敏感度和尝试逆向思维的灵敏度。
活动经过了两次修改,我深知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于“理解信息内容”。在空间概念方面,幼儿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方位概念和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里外、左右等。于是,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尝试(见表3)。
表3 中班教学活动“找路”
经过第三次尝试,教师改变了最初的游戏方法、游戏内容,由原先的“问路”改变成“打电话给鼠小姐”让它说出家的具体位置。我们也加大了难度,让鼠小姐一次说五个关键信息,并让幼儿记录。幼儿第一遍听时,只听到各种明显的标识物,比如:见到城堡、房子、医院等。于是,教师又播放了第二遍鼠小姐的电话,引导孩子补充完整所有的标识物。第三遍播放时重点提问“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这样层层递进,帮助幼儿分析路况、理清空间方位。同时,我们也改变了最后的思维游戏,利用故事情节“让鼠先生回家”的开展,鼓励幼儿走一走,将电脑上的平面地图变成了生活中的立体地图。孩子们按小组人数分,有的拿地图、有的指挥、有的看路标,各司其职,体验初次合作的快乐。
在这个以语言领域为主的集体活动中,幼儿会运用不同的游戏,尝试解决数活动中的问题。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调整、一次次的思维碰撞,让教师了解集体教学活动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领和对幼儿间交互学习的促进。教师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集体合作意识,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而教师则在一次次的反思与改进中获得了专业的成长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