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九:大班数活动“站圈乐”活动方案[9]

活动九:大班数活动“站圈乐”活动方案 [9]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而我此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生活:在一次游戏中看到两个小朋友的圈重叠套住了同一样玩具,这两位小朋友也因为这个玩具就开始有了争执,到底这个套住的玩具是属于谁,大家各执己见。

因此我抓住这样的契机,设计了本次活动,有了集合、交集的概念,整个活动改变了枯燥的环节,以好玩的游戏贯穿始终,层层递进,不断深入,从套圈计数→看要求“站圈”→尝试多种方法站圈,通过解疑、个别记录帮助幼儿了解集合和交集的意义;通过分组游戏、小组记录、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且活动中选择的材料也是平常可见的呼啦圈,方便简单,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使幼儿获得直接经验和感受,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中真正体验到数活动的趣味性。

【逻辑思维元素】

集合(理解公共部分的含义,能正确计数两圈集合数量下的多少、尝试按要求站圈);分析判断(看要求站圈、理解图示,判断是否站的和要求图示一样)。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集合,尝试正确计数两圈集合数量下的多少,并按要求站圈。

2.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理解公共部分的含义,能正确计数两圈集合数量下的多少,尝试按要求站圈。

【活动难点】能按要求站圈并且正确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PPT课件、大呼啦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套圈计数

1.解疑、理解公共部分

(1)讨论套了几个罐子

师:昨天汤老师和阮老师玩套圈游戏,可是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你们来帮忙看看,好吗?你觉得汤老师的黄圈和阮老师的蓝圈分别套了几个罐子?(幼儿回答)

师:你们都觉得黄圈套了2个罐子、蓝圈套了2个罐子。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次的套圈有啥不一样?(幼儿回答:有1个罐子,黄圈、蓝圈都套到了……)

教师小结:原来中间的1个罐子,黄圈套住了、蓝圈也套住了,我们把中间被黄圈、蓝圈都套住的部分叫公共部分。也就是说,这1个罐子既是蓝圈的,又是黄圈的。

(2)教师记录

2.幼儿尝试、记录数量

(1)个别记录

师:我们知道了公共部分的算法,请你看看这次的套圈,黄圈和篮圈分别套了几个罐子?

(幼儿回答并记录)

小结:你们真棒!把公共部分都算进去了,这样就能正确算出套到罐子的数量了。

(2)分组记录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组套圈,请你帮忙记录,竖起耳朵听清楚要求哦。①5个人为一组。②认真观察讨论黄圈和蓝圈分别套了几个罐子。③每组派一个代表记录。有问题吗?

(开始,1,2,3,4,5。5人一组以此类推)

(3)交流结果

师:第一组派个代表介绍一下你们的记录(幼儿介绍)。

教师追问:有不同意见吗?(以此类推第二组、第三组介绍)

小结:只要仔细看、不漏数公共部分,就能正确记录出所套的罐子数量。

(二)看要求“站圈”

1.幼儿观察理解要求(个别幼儿介绍)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圈,想不想用圈玩个“站圈”游戏?但是玩这个“站圈”游戏是有要求的,谁能看明白?

2.幼儿游戏

第一次:4人(黄圈2人、蓝圈3人)。

教师验证结果。

第二次:4人(黄圈1人、蓝圈4人)。

师:仔细观察这次的要求有什么变化?(幼儿验证)

第三次:4人(黄圈4人、篮圈2人)。

师:这次要求和上次比,变化在哪里?(幼儿验证)

第四次:4人(黄圈3人、篮圈3人)。

师:请后面的四位小朋友看清楚要求上来试一试。(共同验证)

小结:同样4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站圈方法。

(三)尝试多种方法站圈

1.看图理解要求

师:请你们看清楚我的要求是什么。(①5人;②先在圈内站一站,再用圆点记录;③邀请5位小朋友尝试站圈。)

师:之前我们4个人有许多不同的站法,请你们想想5个人会有很多站法吗?

2.幼儿站圈记录

师:那请你们听清楚要求。(①5位小朋友;②站一站并记录;③比一比哪组速度又快方法又多。)

3.交流记录结果

小结:原来5人站圈有那么多不同的站法。

师:你们觉得还有其他的站法吗,老师把圈放在操场上,我们再试试,好吗?

个别化学习活动

活动名称:圈玩具

活动材料:

塑料小圈、各交通工具组模型、记录纸、任务卡。

活动玩法:

玩法一:自己摆放各交通工具模型并做记录,说说自己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玩法二:根据任务卡的提示,尝试进行摆放各交通工具。

观察重点:

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关注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

2.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交通工具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提示:

在操作过程中,让幼儿利用交通工具材料按照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进行层次分类、归类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能力。

【注释】

[1]许天爱,同凯幼儿园二级教师。

[2]阮漪清,同凯幼儿园二级教师。

[3]钟蓓,一级教师,上海市金山区第七届“明天的导师”工程骨干教师,同凯幼儿园教研组组长。

[4]李颖,同凯幼儿园二级教师。

[5]王雷雷,高级教师,同凯幼儿园副园长,金山区第八届“明天的导师”工程学科导师。

[6]钟蓓,一级教师,上海市金山区第七届“明天的导师”工程骨干教师,同凯幼儿园教研组组长。

[7]胡旻昊,同凯幼儿园二级教师。

[8]杜德丽,一级教师,同凯幼儿园教研组组长,同凯幼儿园骨干教师。

[9]汤磊,二级教师,同凯幼儿园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