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调整,让材料“说话”,促发幼儿的观察分析
2025年10月13日
(一)针对性调整,让材料“说话”,促发幼儿的观察分析
针对性调整是指通过观察幼儿摆弄操作材料及与材料的互动中,分析出幼儿已达到的现有水平,对材料进行针对性调整,从而促进幼儿观察分析能力的提升。
纽曼和霍尔兹曼认为,由于游戏创造着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学习发生在相关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环境、资源和游戏机会来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大班活动“植树九宫格”,最先给幼儿投放了一个九宫格,两人游戏,执棋双方各选一种树形棋,轮流将树“种”在九宫格内。任意一方横向、纵向、斜向联通三个为胜。杰杰在与同伴的对弈中,很快就联通了三个,取得了胜利,玩了几次的杰杰对植树九宫格失去了兴趣。针对性调整策略是,升级九宫格,让九宫格从9格变成27格,同样双方对弈,任意一方横向、纵向、斜向同时连成两条线为胜。杰杰对升级九宫格兴趣浓厚,在一次活动中,杰杰约上辰辰一起尝试升级九宫格,很快杰杰和辰辰都能连成一条线,对于第二条线,他们两个经过多次尝试才连成。通过观察幼儿的第一次操作,教师发现幼儿用现有的经验可以快速分析九宫格棋局,判断出下棋的路线,教师由此可知植树九宫格的操作材料对于幼儿过于简单,不仅远远没有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还没有提升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升级九宫格变化出了更为复杂多变的棋路,幼儿需长时间观察棋路的变化,从而分析出下棋的路线,判断出最优的下棋方位。
针对性调整,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数形思维。
针对性调整,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同时,也满足了幼儿数形思维发展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及时调整,学着认同、顺应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