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三:谨慎推理,判断身份
2025年10月13日
实录三:谨慎推理,判断身份
孩子们的游戏水平在不断的操练中稳步提升,原有的主题卡包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我与孩子们继续聊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开发出更多的主题卡包。
这一次孩子们拿到的是“胡子”和“眉毛”,卧底是眉毛。
第一轮照常开始。
齐齐说:“毛毛的。”
丹丹说:“长在脸上的。”
小馨说:“黑黑的。”
小冯说:“男的会长的。”第一轮指认开始后,“平民”小冯无辜被淘汰,他“哎”了一声遗憾地继续观看同伴的游戏。
第二轮开始,只剩下三个人。
齐齐想了好一会儿,说:“它长长的,但有时候也是短的。”
丹丹也有点想不出来,最后想到了:“碰到时候扎扎的。”
轮到小馨了,他不动声色地说:“可以刮掉的。”
第二轮指认,“平民”丹丹被淘汰。按照游戏规则,“卧底”小馨获得了胜利。
“小馨,你知道自己是卧底吗?”我问。
“知道的。”小馨看着自己的“眉毛”卡牌。
“什么时候知道的?”其他小伙伴不甘心地问。
“小冯说男的会长的,我就知道了他们拿到的应该是胡子。我的是眉毛,我是卧底。”小馨说。
“那你后来怎么做的呢?”我又问道。
“可以刮的呀。胡子可以刮,眉毛也可以刮,我妈妈就经常刮眉毛。”小馨得意地说。
这个案例是孩子们玩游戏的精彩一刻,是孩子们实力演绎的高光时刻。在这一回合中,孩子能够通过同伴的语言进行推理,根据信息的异同判断出自己的“卧底”身份。但是作为一名“卧底”,不能被别人发现,该如何隐藏自己,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小馨在游戏中是佼佼者,对于信息的捕捉总是迅速准确,在这次跟同伴的对垒中,意识到要隐藏自己的身份,就必须说一个和平民身份相同的信息,从而来混淆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