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性调整,让材料“启思”,提高幼儿的归纳排序
延伸性调整是指幼儿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增加辅助材料,启发幼儿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幼儿的归纳排序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指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大自然的真实和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
给小金鱼换水时,幼儿对于两个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容器产生了疑问,他们讨论两个容器哪个容器装水比较多的问题,小牛说:“矮矮的鱼缸装水多。”哥哥说:“高高的鱼缸装水多。”基于这样的疑问,教师设计了关于水的小实验,为幼儿提供两个相同的量杯,请小牛和哥哥注入相同的水量,再请他们把水分别倒入两个空鱼缸,发现两个鱼缸的水位发生了变化,高高的鱼缸水位很高,矮矮的鱼缸水位却不高,哥哥就说:“高高的鱼缸里水更多。”小牛却说:“不对,两个鱼缸里的水是一样多的。”小牛于是尝试把两个鱼缸的水再一次倒入量杯中,对哥哥说:“你看,它们是一样的。”在第一次尝试过后,哥哥和小牛从鱼缸实验中获得了水实验的经验,初步感知了容量守恒。随着幼儿探究经验的丰富,教师提供各种不同大小的瓶子作为实验的辅助,再一次延伸了活动,让幼儿试着再一次倒水,寻找“水一样多吗”的答案,或尝试将瓶子按照水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序。
从鱼缸引发的一次有关“水的多少”的思考到后来如何寻找“水是一样多吗”的答案,材料从鱼缸到不同大小的瓶子,添加辅助材料让幼儿在倒水的过程中,通过反复操作与实验,逐步积累有关容量守恒和归纳排序的经验,为形成初步的守恒概念打下基础。为幼儿提供辅助材料,启发幼儿关于材料的思考,从而促进幼儿思维深入发展。
数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一次次调整是为了满足不同思维水平幼儿的需求,通过幼儿多次与材料的互动,让教师更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更加开放的低结构材料。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有机结合,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幼儿数形思维的能力。
【注释】
[1]本文作者:阮漪清,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