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二:观树木,按内部特征再次分类
2025年10月13日
实录二:观树木,按内部特征再次分类
午餐过后,迎来了散步时间,我对孩子们说道:“今天的散步张老师有一个小任务,请你仔细观察幼儿园里的树木,并能够区分一下。”孩子们两人一组,带着任务卡,一起出发散步。皓皓对他的好朋友梓昱说:“你看这棵树好粗呀。”“旁边这棵树好像要‘瘦’一点,我们在任务卡上把它们画下来。”梓昱说道。“这棵树已经开花了,我妈妈接我回家的时候告诉我这个是山茶花,那边那棵高高的树还没有开花呢。”大米也在一旁说,然后在任务卡上的花下面打了个勾。小小吴说:“小三班门口的树很矮的,后面挑战区那里的树很高,等会儿我们去挑战区那里看看吧!”
…………
散步的路上,听到孩子们之间三三两两地说着自己观察的植物,有的说树的粗细、有的说树的高矮、有的说树开的花朵等,孩子们的发现无穷无尽。回到班级后,孩子们将任务卡一一展示在黑板上。
皓轩介绍了他的任务卡:“我看到了有的树很高,有的树很矮。”“没错,白玉兰树很高,桃树比白玉兰树矮一点,我们可以把树分成高的树和相对矮的树,但是跟小三班门口的树比起来桃树就很高了。”我马上接着孩子们的话补充道。佳颖说:“老师,我发现有的树很粗很粗,也有的很细。”“是呀!石榴树的树干很粗,桑树的树干很细,我们可以按照树的粗细来分类。”
在散步之前,教师对幼儿提出观察树的小任务,让他们在散步中树立任务意识。回到班级后,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开展分类的活动,从中理解按物体的内部特征进行分类,进而对分类有了更深的认识。可见,在自由活动时间,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小任务,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对激发孩子们的思维是有用的。但是,还能进行更多的分类吗?教师的心里不禁又产生了一个问号,也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