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排队游戏”

二、多样的“排队游戏”

背景:班级里日常的座位安排为Π字形,并分为“小兔队”“小鸭队”和“老虎队”,每一队有着相应的歌曲,当邀请幼儿时,我们会播放歌曲,或叫他们的队名。而这一天,我是这样做的:

【活动前的分组排队】点名活动后,孩子们要准备吃早点了,他们期待着老师会首先邀请哪一队,而我却说:“请今天人最多的一队先吃点心。”听到我的话,孩子们纷纷陷入了思考,奕奕看看自己队,再看看其他两队,立刻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小鸭队。”而更多的孩子却在认真地一个一个点数着……于是我请奕奕介绍自己的办法,奕奕边用小手比画着边说:“小鸭队的人最多,队伍最长……小兔子和老虎队有点短……”但一些幼儿并不理解他的说法,于是我们又逐一点数每一队的人数进行验证,结果是:小兔队5人,小鸭队9人,老虎队4人。这下,孩子们都肯定地说:“小鸭队人最多!”

启示:一个班级中幼儿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对于同样的问题,幼儿的思考方式截然不同。能力较强的幼儿会通过观察发现人数少的一排队伍更短,并以此在比较三排队伍长短的基础上得出哪一队人更多的结论。而更多的幼儿选择了最基础的办法:点数后进行多与少的比较,数字间的比较更为直观。在这样的观察与比较中,幼儿的逻辑思维得到了锻炼,隐性的教育也让幼儿更乐于参与、更易于接受。在此后的“排队”中,我还提出了“请女生(男生)最多(少)的一队”“请红色(黑色)衣服(鞋子)最多的那一队”等不同要求,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进行数量的比较,而对于幼儿而言,每天的排队也犹如闯关游戏一般充满挑战和乐趣。

除了活动前的分组排队,在集体活动中,排队更不可少,例如在运动、散步活动前,而排队的形式也可以更多样化:从简单的先请女生(男生)排队、再请男生(女生)排队,到先请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排队、再请穿蓝色衣服的小朋友排队,再到请幼儿以“男—女—男—女”的规律排队……让幼儿在自主体验中自然获得观察分类、“ABAB”模式排序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