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甜糕”材料的情感性投放

第一部:“甜糕”材料的情感性投放

在中班主题“我爱我家”中,教师设计了“做甜糕”活动,幼儿对做甜糕非常感兴趣。天天说:“我也会。”春春说:“我看我奶奶做过。”“甜糕”是我们的地方特产,逢年过节做甜糕是传统风俗,所以很多幼儿有生活经验。我为幼儿准备了制作甜糕的工具如月饼盒、各色彩泥、模具、蒸笼等材料,让他们去体验。这些生活材料是幼儿生活中所经历过的,符合幼儿情感特点,能吸引幼儿动手操作。

一一和小马来到了做甜糕区域,他们两个商量了一下分开做,一一用模具按压橡皮泥,按压出了很多的甜糕,小马则用小刀开始切,将橡皮泥裁出了不一样的形状。小马数了数自己做的甜糕,说:“我做了8个。”一一也数了数说:“我做了5个,你做的比我多。”小马说:“嗯,是的,我的比你的多。”一一说:“我们把这些甜糕用这个月饼盒子装起来吧。”小马数了数九宫格的月饼盒子说:“装满盒子需要9个,我才做了8个,还要再做1个。”一一也拿了个九宫格的盒子,马上放下了,他又另外找了一个盒子,说:“这个盒子是5个格子,我做了5个甜糕。”小马拿他的甜糕和盒子比较了一下,说:“你做的太大了,盒子装不下了。”一一说:“那我就做小一点吧。”

一一和小马大胆地利用不同的泥工工具制作和表现各式糕点,在完成了泥工之后,会数数自己做了多少个,通过数数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比比谁做的多。而一一在摆放甜糕的过程中进行了数物配对,并根据盒子的大小找到了合适的包装盒。在活动中通过提供格子数量不一的打包盒,引发幼儿比较格子数量与甜糕数量,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对应。不仅如此,幼儿还能用自己做的甜糕和格子的大小进行比较,感知量的特征,并且用相应的“大”“小”词汇来描述这些特征。

在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甜糕的包装盒非常感兴趣,也能够按照这些不同的盒子制作不同的甜糕。为了满足幼儿对甜糕的数量、形状和颜色的兴趣发展,我和幼儿一起收集了不同的废旧月饼盒,有四联排的,有九宫格的,也有其他形状各异的,方便幼儿根据月饼盒里的格子数完成甜糕,开展甜糕的“打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