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凸显多变性

(一)凸显多变性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由于幼儿之间个体差异,同一活动幼儿完成的时间和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性,而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也会存在衔接上的时间差,在时间差形成的“微时刻”中,我们发现幼儿是自主的、自由的,也正是这样的自由给了幼儿更多思考与创造的空间,只要教师给予适宜的支持,定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每天的午操,教师通常会提前几分钟带幼儿到达操场站位准备,而很多教师都会固定幼儿的排队,一个学期甚至一年都会让幼儿站在同一点子上,在等待的时间内幼儿无所事事,站在点子上不能随意移动,幼儿对这样的站位没一点新鲜感。其实只要教师能有一点改变,有一点要求,去变化幼儿站点子的位置,就能激发幼儿去大胆尝试、积极思考。如可以让幼儿按规律排序站位,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或者两个男孩、两个女孩;可以按照教师要求第一竖排9个人、第二竖排10人、第三排竖排12人;还可以告诉幼儿今天一共来了几个人,排成四排每排可以排几个人,让幼儿试一试、站一站、数一数。还可以让幼儿说一说昨天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大班可以区分左右是谁。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幼儿对午操充满了期待,因为每天幼儿的站位都会有变化,对自己前后左右的同伴是谁充满好奇,在这样的“微时刻”中不仅减少了幼儿等待的枯燥,也更好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更使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积极思考,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数的有用、思维的乐趣。幼儿一日生活中不是缺少这样的“微时刻”,而是缺乏发现“微时刻”价值的教师,作为教师一定要用敏锐的视角去挖掘其中的教育元素、逻辑思维元素,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通过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支持,给予幼儿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中拓展逻辑思维能力、创新逻辑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