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了提升幼儿逻辑思维水平的物质环境

(五)创设了提升幼儿逻辑思维水平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式的教育条件。它是幼儿园的一种“外观”。我们希望能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物质环境,使幼儿园的环境起到育人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按位置来分,我们可将幼儿园环境分为室内和室外环境,再根据位置特点以及幼儿活动的领域,从班级环境、室内其他环境、室外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布置。

1.幼儿园公共环境

(1)室内公共环境

除班级教室以外的幼儿园室内环境包括幼儿每天走过的走廊、楼梯。

走廊内、楼梯上,根据主题布置一些让幼儿了解的知识,设计了幼儿可以操作的墙饰和材料,比如用搪瓷板在墙面上布置迷宫游戏,让幼儿在寻找迷宫出口的过程中,提升注意力、观察力、分辨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搪瓷板还可以制作拼图材料,拼图游戏也是一件需要敏锐观察力和耐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非常好的方法。幼儿园走廊里设置了迷宫、拼图等墙面活动区,孩子们可以在午餐后和小伙伴们一起来挑战。

(2)室外公共环境

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固定的户外空间里因地制宜地创设支持幼儿开展逻辑思维活动的环境。

①根据活动内容设置

在活动场景的布置中,教师注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和判断,在运动的同时体验逻辑。如“车轮滚滚”设置了停车区域,每一辆车都有固定的车位,幼儿在每一次的“停车”中发现规律,体验对应的关系等。

②根据活动材料布置

幼儿的各类活动都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完成的。我们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有意识地渗透逻辑思维的概念,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体验和理解这个概念。如玩水活动中的接水管,水管有不同的形状、长度等,幼儿拼接水管的过程中,可以体验空间关系、因果关系以及找到水流动的规律等。

(3)专用活动室

逻辑思维活动室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逻辑思维活动材料,幼儿能在各种材料的操作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预设的活动材料有明确的逻辑思维发展目标。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材料的玩法,自主地选择材料开展活动。

除了逻辑思维活动室,我们还为幼儿布置了阅览室、美工室、生活室等专用活动室。在这些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中,我们也有意识地提供材料,让幼儿在活动室的活动中感知逻辑概念。比如美术活动室里的“创意墙”,我们设计了鸡蛋纸托盘墙,还有不同颜色的“毛球”,幼儿利用毛球塞进托盘里开展构图,在建构的过程中不仅有美育的发展,同时幼儿能理解空间、形状、模式带来的美感。

2.幼儿园班级环境

幼儿在园的一天时间里,从来园到离园有近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是在自己的教室里度过的。因此班级物质环境的创设对幼儿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通过幼儿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各种直接感知的体验,其思维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1)生活标识

我们在班级活动室的各个区域都会设计不同的生活标识,让幼儿通过观察标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标识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是幼儿必须掌握的生活秩序。在这些生活环境标识中有意识地加入逻辑概念,让幼儿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中体验逻辑。例如:大班“一日生活作息表”中将一天中幼儿所做的事情按照顺序标识出来,有的班级用钟表的形式表现时间,有的班级直接写出时间段来,让幼儿将每一时间段要做的事情画出来,幼儿在一日生活作息表中了解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还可以根据已知的时间推断出下一时间段要做的事情,这样可以培养幼儿初步的时间概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有序生活的习惯。

(2)材料投放

幼儿的学习不仅包括直接的感知体验,还需要亲自参与实践的过程。而操作材料不仅可以让幼儿直接感知到材料的一些特性,还让他们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一些直观的体验。因此,教师有意识投放各类逻辑思维活动材料,能够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可以选择教育意图明确的材料,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来完成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活动过程就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培养幼儿集合与分类的活动中,诸如“请找出不同类型的物品”操作材料,图片中有铅笔、橡皮、卷笔刀,还有一件衣服,让幼儿分出哪个不是学习用品。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归纳出铅笔、橡皮、卷笔刀是学习用品,而判断出衣服不是学习用品。此类活动材料能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提升集合分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