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了提升幼儿逻辑思维水平的行动路径

(四)探索了提升幼儿逻辑思维水平的行动路径

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以解决在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实践中的问题为重点,寻找适合幼儿逻辑思维培养的途径,进行实践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幼儿逻辑思维培养的实践途径。

1.专门的学习活动

幼儿园的学习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在幼儿的逻辑思维活动中,教师在观察与了解本班幼儿的情况下,通过提供材料、创设环境和组织活动的方式,在师幼互动中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水平。目前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一般分为两种形式:集体学习活动和个别化学习活动。

(1)集体学习活动

幼儿园每天的集体学习活动时间只剩下一次,所以教师预设逻辑思维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非常慎重,活动内容的价值是关键要素。

集体学习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进行预设的过程,在幼儿逻辑思维培养的集体学习活动预设的过程中,一是要关注活动目标中的逻辑思维的元素,二是活动内容体现核心经验,三是要关注活动过程中的游戏特质。中班集体学习活动计划表如表8所示。

表8 中班集体学习活动“图形朋友圈”计划表

续 表

这个集体学习活动目标中的逻辑思维元素是提升幼儿分类的逻辑思维水平。整个活动中有三次分类,始终围绕着目标中的核心经验——分类的能力;而活动过程都是以幼儿自己扮演一个图形的角色,开展找朋友圈的游戏活动,体现了活动的游戏特质。活动设计中,教师紧紧围绕活动重点、难点,关注活动的有效性。

(2)个别化学习活动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学习材料的预设和投放来组织幼儿开展逻辑思维活动。在预设的过程中,教师需先要分析逻辑思维学习内容的特质,该内容的学习重点是根据幼儿逻辑思维培养目标来制定的。我们制订了一份幼儿逻辑思维个别化学习材料计划表(见表9)。

表9 幼儿逻辑思维个别化学习材料计划表

为了保证幼儿逻辑思维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关注两个要点:一是必须了解本班幼儿发展的现状,要根据幼儿活动情况随时调整材料投放。如在小班幼儿排序活动中,ABAB规律对小班幼儿已经没有挑战了,那么教师要再提供一种不同的材料,能让幼儿开展ABC的规律排序。二是活动材料的操作不能是单一或唯一的方法,材料要给予幼儿创意和探索的空间,再如前面所说的小班的排序材料,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是让幼儿发现规律标准,并按照标准做排序,也可由幼儿来决定标准,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排序。

2.随机的渗透活动

(1)游戏活动

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因素,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知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接触事物获得知识,自由地进行各种模仿、操作与探索。

①户外思维小游戏

合理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我们开发幼儿喜欢的户外思维小游戏活动。教师精心设计小游戏的空间场地、活动场地,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提供简单的小器械,组织幼儿个人或结伴开展自主自由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幼儿可以自主发现生活中的逻辑思维的奥秘。我们组织幼儿到户外开展小游戏活动。如“玩转绳子”活动,幼儿在户外空旷的场地上,一个孩子躺下,另一个孩子用绳子圈出同伴的轮廓;几个孩子一起合作,将绳子设计成不同数字的形状,甚至有孩子用绳子丈量跑道的长度。在玩转绳子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动脑筋,拓展思维,不仅巩固了数概念,还能用自然物测量自然物体,逻辑思维水平得到了提升。

②智力游戏

幼儿园的益智游戏通常以游戏的形式锻炼幼儿的脑、眼、手等,使儿童获得身心健康,增强自身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如大班幼儿玩“谁是卧底”的游戏,他们不仅要仔细听同伴的话,并对同伴的话进行推理判断,考虑自己究竟是卧底还是平民。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演绎推理,在开心游戏、智慧推理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特别是男孩子,对建构有天生的喜好。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利用各种积木和有关的辅助材料进行建筑和构造的操作,能感知和体验各种积木的图形分类,通过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积木,可以在积木的搭建中发现空间关系,还可以体验到因果关系推理,积累积木怎么搭建会倒、怎么搭建不会倒塌的因果关系的推理经验。如大班幼儿能通过合作,有选择性地寻找需要的积木材料,并且能将任务进行分工,你搭建底座,我搭建城墙,将平坦的积木放置在最底部,而尖尖的三角形和拱形则放在最上方,最终搭建出令人赞叹的“中国馆”。

④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活动中孩子模仿着成人的各种活动,体验着角色的行为,是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而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大量的规则、要求、方法等概念,要执行和体验这些规则、要求等,幼儿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水平,所以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活动能让幼儿体验逻辑思维,能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水平。在游戏中,幼儿在自由玩耍的同时,会把自己脑海里的经验再现,再现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孩子自然而然地会遵守一些逻辑规则。比如,在“电影院”游戏中,幼儿买票卖票的过程中体验计数、数符号、方位等的认知,几号座位在几号座位的左边或者右边,几排几座等。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地介入,特别是在活动讲评时,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逻辑思维学习,关注幼儿活动中的逻辑思维发展情况,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养成对逻辑思维的兴趣。

(2)生活活动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和将来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教师可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判断事物的对错等各种逻辑思维,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①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中的逻辑思维

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目标,学习遵守集体生活的各项规则是幼儿集体生活的意义。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幼儿逻辑思维的培养契机。如对幼儿基本生活习惯的培养中,小班幼儿就学会看“洗手六步法”模式示意图,了解有序地按照步骤正确地进行洗手。

②习得生活能力中的逻辑思维

生活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会幼儿一些应急应变的方法。在培养幼儿所需的生活应急能力中,可以通过视频、画面,也可以通过书面语言,要让幼儿进行因果推理,我们可以从原因找结果,也可以从结果找原因,总之要重视对幼儿因果关系推理能力的培养。如最常见的交通规则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正确或者不正确的行为,让幼儿一起来推断结果,让幼儿知道这些交通行为的正确性,也可以让幼儿通过了解一些不好的交通行为结果来推理出原因,让幼儿在生活中避免错误行为,养成正确的生活能力。

(3)运动

幼儿园的运动活动往往会有一个游戏情境,而且是动态的,教师对运动活动的任务、规则、材料等进行规划,幼儿就会根据教师的预设不断主动感知、体验、操作,运用观察、分析、判断等不同的思维方法来完成任务。我们可以根据运动游戏的构成因素对游戏内容、过程等进行改编,使幼儿在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①完成运动任务中体验逻辑规则

运动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游戏目的发布不同的任务指令,让幼儿有的放矢地去游戏,在不同的任务中幼儿可以对数获得不同的认知。如小班运动游戏“找宝贝”,这个运动游戏是教师让幼儿找出教师藏起来的宝贝。在活动前,我们尝试增加了发展幼儿逻辑思维中对空间方位的认知,教师将不同的玩具放在室外空间的不同位置,听口令幼儿四散跑出去找“宝物”,幼儿会在滑梯上面、小草上面、水槽里面等不同的位置找到玩具,然后往回跑。这个运动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奔跑、躲闪跑的能力,还能理解空间方位概念。

②玩耍运动器械中感知逻辑认知

运动材料可以引发幼儿进行活动的愿望,并产生积极的活动行为。教师有目的地投放运动材料,进而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开动脑筋。如给孩子提供不同的装水的瓶子,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运瓶子,在运瓶子的过程中体验瓶子中水的重量,有2斤、5斤、10斤,甚至更重。孩子们在运动中体验重量,也能根据自身的承重力来观察水的多少,分辨出轻和重。

3.亲子游戏活动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在与父母的亲切游戏互动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我园为幼儿与家长提供亲子游戏平台,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如家长为孩子准备多种图形的照片,让孩子用棉签或者小棒子,根据指定图形搭建。这个亲子小游戏不仅有效锻炼了孩子的图形认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促进了亲子沟通,增进了亲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