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育教学特点
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与运用课教学,并且以后一种教学为主。体育教学作为一个教育过程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相同之处,即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现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过程,但体育实践课教学又有自己的特点。
体育实践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是: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体育实践课教学则是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特别讲究“做”中“学”,“练”中“学”。因此,体育实践课教学在以下诸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体育实践课教学,由于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人体器官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积极参与活动并协调配合,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有时甚至是较大的负荷,并因此而产生身体疲劳,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这一点也是体育实践课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生物学依据,是体育实践课教学所独有的特点。
(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体育实践课教学主要在体育场馆进行,有的甚至在校外自然环境下进行,教学环境开放,教学空间较大,施控因素多。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季节、气候、学生性别、体育基础、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器材设备等因素的不同情况来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身体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因此体育教学组织复杂多变。而其他学科一般在教室或实验室进行,教学环境相对封闭,较少干扰,师生身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教学组织较容易。
(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体育实践课教学多采用分组或小群体进行,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多是在群体的相互交往中完成的,如球类的技术与战术、田径的接力跑、武术的攻防技术等,即便是个人技术的学习,也离不开相互间的观察、纠正、保护与帮助。至于各种教学比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则更多。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学生所处的角色和地位随时都发生变化,这使群体间相互交往频繁而复杂,有利于培养学生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其他学科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是独立的,学习过程中相互间交往的机会较少。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最终要做到知行合一。体育教学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有利于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立即付诸实践,使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受到实践的检验。这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而其他学科的教学,以思想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