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的内涵
什么是体育课程?这是一个在体育理论上仍然没有得到准确阐明和达成共识的问题。按照课程的涵义,体育课程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点:①体育教学目标,②体育教学内容,③体育教学时限,④体育课,⑤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总之,凡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都应该包括在体育课程之中。体育课程不是一门学科的课程,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综合课程。人们通常把它和其它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等课程等量齐观,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完整的。学校体育课程是一种有别于上述课程的特殊课程,其特殊性麦现在:
1.目的任务的特殊性。学校体育课程不象其它课程只承担某一个学科的目的任务,而是承担着整个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的一个重要方面的目的任务——体育的目的任务,它是一种教育性的课程。
2.科学基础的特殊性。美国著名的体育学者查理斯A·布切尔指出:“严格讲,‘体育’自身不是一种学科,它的目的和科学基础要从哲学、生物学、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中获得。”我国教育家徐特立把学校课程分为学科和术科,认为“劳动科目(即术科或行动)是基本的科目”。体育科目和劳动科目相似,都是以“行动”为主的,并且都以众多的其它科学为其基础的,而不是以某一门科学为其基础的。从课程的类型上来看,它是属于综合课程。从其作用上来看,它的显露课程与隐蔽课程的相互影响尤为明显。
3.教学时空的特殊性。从当代学校课程设置上来看,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各级学校教学计划中都有体育课程,是各年级连续开设的唯一的教学科目,有的还明确规定课外体育活动的时数。从空间上来说,体育课程不限于校内,还延伸到校外,例如为参加有关的运动会或比赛作准备。
总起来说,学校体育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性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的综合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