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的分类
(一)按评价功能分类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改进教学,由此,布卢姆把教学评价区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Evaluation)是对学生是否具有达到新的教学目标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情感所作的评估。诊断性评价可以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作用是:①用于确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质与量、心理发展水平与特点;②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的差异性给予不同的安置;③辨识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它可能与教学、教材或测试有关,也可能是非教育因素所致。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提供频繁信息反馈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主要为了改进教学,而不只是为了评价成绩,这是它和总结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区别。此外,频率高、每次涉及的内容少、测试的概括性水平低,常常结合各项改正程序等,也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区别。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主要有:①能揭示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或遇到的困难,然后提供改正的帮助;②合理地确定后续学习的任务与速度;③能使掌握者获得成功的体验,也有助于未掌握者及时发现问题,树立信心,强化学习动机;④使教师发现在目标确定、教学方法、程序组织、手段使用等方面的得失,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
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是一门课程或一个学期结束后,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或评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对教学结果作出的综合总结和成绩评定。总结性评价有三个基本特点:①对整个教程进行全面的评定,并给学生评定成绩;②分量大而频率低;③概括性水平较高,多为综合性内容。因而,总结性评价的作用主要有:①评定学生的成绩;②预计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或教师确定后续学习的进程;③为学生提供学习反馈,并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二)按评价基准分类
1.相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Relative Evaluation)是指以评价对象集体的平均状况为基准,对每个被评对象在集体内所处的相对位置的评价。其基本特点是:由所在集体的整体状况决定着每个集体成员的水平,标准依集体变化而变化。比如,设被评价对象的集体中的元素为A1,A2,…An。其平均状况为Mo,则相对评价可用(图9-1)表示。目前学校内各班级学习成绩排队和班级内学生成绩排队都属于相对性评价。
图9-1 相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因为任何集体都可以在其内部进行比较,尤其适合于选拔性的评价。其缺点是:评价的结果只是评价对象在某集体中的相对位置,而非实际水平,会出现“矮子里面拔高”或“强中更有强中手”的局面,也易导致因激烈竞争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2.绝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Absolutive Evaluation)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并以此目标去评价每个对象的评价类型。其特点是:评价标准比较客观、科学。绝对性评价的评价标准是客观、固定的,评价结果只与对象自身的水平相关,而与其所处的集体无关。假设绝对性评价的元素为A1,A2,…An,预设的教学目标为M0,则绝对评价如(图9-2)所示。我国高中会考属于绝对性评价。会考成绩反映了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程度,个人学习越深入,其结果越好,这一结果不受其他学生学习状况的影响。
图9-2 绝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特别适用于以鉴定资格和水平为宗旨的教学评价活动。只要评价标准具有稳定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而评价过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那么其结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评价对象掌握客观标准要求的水平。
3.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Intra-individual Difference)是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具体有两种方法:
(1)把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
假设评价的元素为A1',A2',…An',元素的过去状态为A1,A2,…An,这种评价可用(图9-3)的左图表示。
(2)把评价对象自身的不同侧面进行比较
设评价元素为A1,A2,…An,设A1,的子元素为A1-1,A1-2,……A1-n,这种个体内差异评价可用(图9-3)的右图表示。如从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各个侧面来评价某学生的体育能力,找出其体育的强项和弱项。
图9-3 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有效地导向性措施,不仅能有效促进形成个体社会化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形成人的个性,这是非常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倡导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个体内差异评价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会造成竞争压力,可以综合地或动态地考察学生的发展变化,因而,常作为改变学困生的措施被使用。其局限性是,由于不存在客观和外在标准,很难确定评价对象在整体所处的水平,提供给学生的有效反馈也很有限。
(三)其他各种教学评价分类
其他的分类还有,按评价的对象,可分为教学内容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等;按参与评价的主体,又可区分为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按评价的方法,可分为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综合评价(如模糊矩阵法),等等。这说明,教学评价存在多种角度的分类,每种分类都是相对的,各种评价之间都是优劣互补的。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辩证地对待每种教学评价,合理发挥各自的作用,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