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中生

三、高中生

(一)把握高中生运动能力的发展与身体形态的发展关系

形态机能发展较快的阶段,各项运动能力发展也较快,形态机能发展减慢时,各项运动能力也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在形态机能发展基本稳定阶段,各项运动能力的发展出现高峰而进入稳定阶段。运动能力的发展除了同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发展有关外,最重要的是与一个人所参加的运动活动有关,根据青年初期学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精力充沛的特点,应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力量和耐力训练,在掌握动作技术上,可以逐步提高要求,并可由全面身体锻炼过渡到专项体育锻炼,使他们的身体发展更加健壮。

(二)根据青年初期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职业选择倾向

应认真改革各项教材教法。使学生学习形成比较系统的体育学基础知识体系,并能与其知识结构协同运用起来,使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在上体育课时,技术问题可以适当讲得细一点,语言要生动、形象、简练,注意准确地使用体育名词术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要,尽可能使他们掌握一些简便易行的、可以长期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和锻炼方法,使学生在毕业后能终身受益,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正确处理体育与智育等关系

针对当前社会上和教育界内部还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以及由此而给高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体育教师应加强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认真研究和广泛宣传德、智、体、美之间的辩证关系,教育学生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

(四)照顾男女学生的性别特点

高中体育课一般应分班进行教学,对女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让他们懂得女生在柔韧、平衡、浮力等方面,要比男生优越,多鼓励她们的信心,使之具有很好的心理品质。要继续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锻炼习惯,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是社会化的最重要阶段,体育中应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角色模拟,利用体育学习解决冲突矛盾问题,以便更顺利地承担社会角色。

【注释】

[1]李如密,《人的潜能与乐观的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年第5期。

[2]《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第56~57页。

[3]王坦著,《合作学习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