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规律的一般研究成果
教学规律同其它事物的规律一样,是教学活动内部的本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所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是怎样的”,而不是“要什么”、“应当怎样”。但教学规律又不同于自然现象的规律,自然现象的规律是物质运动规律,只要这种自然现象存在,它的规律就存在,并且是同质的。教学是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规律必然存在于教学活动实践中,并且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或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教学规律所着重阐述的是教学要素的特性,是教学演变、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因此,要把握并揭示教学规律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对教学规律的研究属于基础性研究,一切社会性教学要求的研究均与这一基础性研究有关。
(一)国外教学规律研究成果
前苏联教育学者对教育和教学规律的探讨已不是对某些规律的探讨,而已进入对规律体系的探讨。H·N·斯列普霍夫认为,在教育和教学的规律和规律性方面,有很多是已认识了的。现在的任务是要使它们系统化,并在这个基础上认识新的规律和规律性。规律是揭示联系和关系的本质和内含的方面;规律性是说明这种联系程度的性质,揭示现象之间依赖关系的数量或质量上的特征。规律性是可以用公式来表示的,如“……愈大(小)……,……愈大(小)”;“如果……。那么……”;“既然……,所以……”,等等。根据这种区分,他认为一种规律可以得出几种规律性,同样,一种规律性可能是不同规律的结果。他把整个教育学规律分为普遍规律、一般规律和特殊的或局部规律。教学规律是教育学的特殊或局部规律。归入教学的规律是: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地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和兴趣,教学上的成效与学生的善于学习和渴望学习的统一性;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和水平与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方法相适应;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超越性作用。从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和水平与对他们的教学工作方法相适应的规律中,可以得出如下规律性:(1)如果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独立解决任务和问题占优势,那么这就能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2)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之前进行再现活动,那么对他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就更有效。斯列普霍夫并且由此而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原则和规则。[6]
同样,巴班斯基也认为,一些教学论著作中已描述了某些教学规律,但对教学规律的论证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和相对的完整性,也没有研究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联系。他认为,论证比较完整的规律体系有助于使已有的规律系统化,并且表述一些新的教学原则。他以系统结构法描述了教学过程与它的外部社会系统和条件之间的有规律的联系,教学所包含的教授过程与学习过程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本身各个成分——任务、内容、方法、形式等之间的联系。
他并且用图解的形式描述了这种有规律联系的逻辑:
社会过程和社会需要↔作为教学、教养、教育过程的教导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条件(内部的和外部的)
教学过程↔教授过程↔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激励、组织学习活动和检查的方法和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效果
巴班斯基根据对广泛的社会过程同完整的教导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导过程的一个成分)的联系所作的分析,引申出下列教学规律性:
1.教学过程有规律地受更广泛社会过程和社会需要的制约;
2.教学过程与包含在整个教导过程中的教养过程、教育过程和发展过程存在着有规律的联系;
3.教学过程有规律地依存于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
4.教学过程有规律地依存于它赖以进行的外部条件;
5.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在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是有规律地联系在一起的;
6.教学内容有规律地取决于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则反映社会的需要、科学发展的水平和逻辑、实际学习可能性和外部的教学条件;
7.激励、组织和检查学习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有规律地取决于教学的任务和内容;
8.教学的组织形式有规律地取决于教学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9.在相应条件下,教学过程诸成分的相互联系,可以保证取得巩固的、理解的和实效的教学效果。
巴班斯基对教学规律所作的这些描述,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揭示了教学所涉及到的各种内外因素的有规律的联系,而不是举例性的概括成几条。当然,正如他所指出的,个别规律性还可以划分成某些更局部的规律性,同样也可以把两个规律性合并成一个规律性(巴班斯基没有划分出规律和规律性,应该说这两者是有区别的)。[7]
(二)我国教学规律研究成果
1.我国教育学者20世纪80年代的讨论,对教学规律的表述
概括起来说有如下几条:
(1)教学受社会发展(即社会文化条件)和学生身心发展(即人类学条件)制约的规律;
(2)教学的教养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统一的规律;
(3)教学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规律;
(4)教学过程的所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规律;
(5)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内外条件和教学过程所有要素最优的配合和协调统一的规律。
可以看出,中外对教学规律的表述基本趋于一致。当然,在文字的概括程度上和表述的条目多少上并不是一致的,如我国教育学中,把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单列出来作为一条教学规律,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促进又作为一条规律,等等。[8]
2.20世纪9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张楚廷对教学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概括
他将教学规律划分三类即:
(1)特征性规律
特征性规律指的是一些基本教学要素自身的特性,主要有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知识传授的简明性,所学知识的间接性,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教师活动的主体性等基本规律。
(2)因果性规律
这一类规律主要有内外条件的相依性,师生影响的双向性,教学与发展的协同性以及要素关联的普遍性等。
(3)结构性规律
结构性规律主要包括要素关联的多型性,教学要素的两分性,教学要求的实现性,教学要素的复合性等。[9]
总之这种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揭示的规律与规律性对于我们把握教学规律和探求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