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范例教学模式

二、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Exemplarisches Lehren und Lemen)就是通过对一组知识中所选出的最典型、本质的实例(即范例)的讲授,使学生举一反三地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瓦根舍因(Martin Wagenchein)、克拉夫基(Wolfgang Klafki)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德国教育与教学专家,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现代化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认为在知识量剧增的情况下,要提倡“缺漏”教学,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一辈子都需要的东西。而只有注重学生“有教养性”的知识能力,改变思维方法,主动发现知识的规则、原理、结构,才能获得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范例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校内外活动中独立性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批判、判断和决定事物的能力。范例教学模式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一)范例教学模式运用的原则

1.基本性原则

学科内容选择反对多而杂,力求去粗求精,主要选择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和学科的基本结构。

2.基础性原则

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应该是基础性的东西。能够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3.范例性原则

教给学生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达到“观一斑知全豹”之目的,范例教学对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启发性,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助于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范例教学模式特征

基本性和基础性是范例教学模式的实质,而范例性则是体现基本性与基础性的最主要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活动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1.使学生从特殊中了解和获得一般;

2.教学过程具有“迁移效应”;

3.注意了学生的实际和认识水平;

4.所选范例是一种个案或特殊,不仅是学生兴趣的特殊,也是带有起点性的特殊,它不是实际事物的一个成分,而是实际事物的整体;

5.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

范例教学要求达到三个统一,即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的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主体(学生)与客体(教材)的统一。

(三)范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1.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论分析

在范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重要的,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论分析,主要包括:

(1)基本原理的分析。分析在本课题的内容中,哪些是重要的和带有普遍性意义的,通过探讨范例,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原理、规律、方法和态度

(2)智力作用的分析。分析在本课题内容对激发学生智力、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意义;这个分析,易于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强化学生的智力活动。

(3)未来意义的分析。分析这个课题对学生今后生活和发展的意义。向学生展现课题的未来意义,将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内容结构的分析。分析这个问题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本课题内容结构特点。组成课题的各种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层次、难点、重点等。

(5)内容特点分析。分析本课题教学内容的特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作业。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范例教学提出了三点要求:创设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耐心等待,合理安排时间;教学不能封闭,要留有余地。

2.范例教学阶段

范例教学模式是用课题代替了传统的系统形式,其中课题的选择是突破口。范例教学一般遵循四个阶段:①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以个别事实和个别对象为例,具体地说明事实的本质;②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从对个案的认识出发,通过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从中探讨“类”似现象;③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类”的背后隐藏着的某种规律性的内容;④范例性的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学生掌握了关于世界最基本的经验之后,不仅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可以增加他们行为的自觉性。这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所运用的是同一个范例,它们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学习认识过程,也是抽象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

3.在实施范例教学模式中,克拉夫基认为要注意三点

(1)必须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耐心学习,帮助他们发现和认识所犯错误的真因,最终掌握获得基本知识的正确途径,不可抢进度。这种教法似乎在基本、范例性的知识传授花了较多时间,但从长远看,还是既省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精选的范例必须与学生的经历、经验相联系。教学的每个步骤,要同学生已有经验及心理发展水平相吻合,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3)让学生认识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教学不能只考虑儿童对结构的认知和兴趣。可以从技术性、现象性的范例入手,通过归纳,使学生逐步了解知识的内部逻辑结构,并学会独立学习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