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

四、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

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做出的科学的评价,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教学方法的设计、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会集中反映到课堂中,其评价标准有:

(一)科学性标准

1.教学目标具体全面,教学结构安排合理,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教学手段运用恰当,且能寓德育和美育于教学中;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要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民主化、个性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又要倡导教学的个性化要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育,以激发学生个体的发展;

3.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明确学生的质量并不单纯地表现在认知领域,还应包括情感等其他领域,不能只注重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发展而忽视情感等其他领域的发展。

(二)主体性标准

1.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高,参与学习过程面达90%以上;

2.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对问题的思考、讨论、练习、操作有极大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探求过程、规律的摸索过程;

3.能良好地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学生协作能力的形成和解决体育问题能力的提高,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4.学生在一堂课中有效学习时间(指学生为达到学习目的而进行的练习、操作、发言等)不少于一堂课规定教学时间的70%

(三)创造性标准

1.学生不满足于按照常规思路进行问题求解,发散性思维程度高,表现为求解思路和结果多、奇、活;

2.达到对知识和问题的举一反三、概括迁移、融会贯通的效果,善于总结学习的经验和体会;

3.学生能把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能把生活实践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采用所学科学方法来解决;

4.学生善于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和教材中出现的错误,敢于向教师、学习伙伴提出富有探索价值的问题。

(四)实效性标准

课堂教学的效率,实效性标准,既要看效果,又要看效率,特别是效率,是衡量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整体性标准。它包括:

1.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学习、答问、操作或其它方面体现出已经掌握所学知识或技能,要以发展的眼光,既看学会的程度又看会学的提高度;

2.课堂上能当场反馈,当场矫正,当场达标;

3.课后组织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效果较好;

4.课后组织问答调查,学生能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且表现出对探究更深层次问题的浓厚兴趣和能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5.是否有效地促进教学实现教学目的。

如是否使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地掌握了教材,没有造成混乱和歪曲的印象;是否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技能技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在具体评价教学效果时,切忌脱离具体条件,孤立评价教师运用某一教学方法的好坏,还要看教师当时的种种具体条件。例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原有的班纪班风等,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简单地衡量教师运用某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应全面考虑各种情况。

6.看这种教学方法的效率如何

看教学目的和效果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能仅限于此,还要研究教学效率。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