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科书的内容、形式特征

二、国外教科书的内容、形式特征

(一)国外教科书的内容特征

1.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学习和积极性;

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识;

3.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

4.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5.有利于师生互动;

6.体现范例性课题原则;

7.鼓励学生想象和思考;

8.教科书编写留有较大的余地。

(二)国外教科书的形式特征

教科书的形式问题,也就是怎样把教科书的内容出色地呈现给师生的问题,也是我国教科书编写者比较关注的问题。这方面国外有一些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理解程度、语言规律出发,考虑教科书的文体要求

国外一般都要求教科书的语言结构简单明了,不加过分雕琢,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前苏联学者米克,对使用语言难易不同的教科书的效果作了实验,结果表明,凡注意用易懂教科书的,能使学习成绩提高12%~15%。美国学者进行过类似的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如阅读课文长度1/5的总结性材料,要比阅读全部材料更能把握课文实质。因此国外大多数教科书在文字表达上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同时文字流畅,笔调生动,引人入胜。

2.课文结构从多因素出发进行协调和配合

国外教科书一般都运用简要举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使难以理解的概念、定律得到简单明了的说明,使复杂的科学原理能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教授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独立自学达到基本理解和初步掌握。

3.注意图文并茂

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儿童通过视觉较容易认识和记忆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些则通过听觉以及教科书较容易认识和记忆所要学习的内容。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科书应当利用认知心理学的这一研究成果,并指出,如果能全面和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投入地学习,那么,学习效果将是最好的。因此教科书最好采用一些彩色的图片,以调动学生视觉的各个方面投入学习。我们看书时,如果把某些重要内容用笔划出来,那么这些划出来的内容就容易记住。如果我们编写教科书时,把重点内容或概念用彩色字或黑体字醒目地标出来,也会有利于学生学习。因此国外的教科书,特别是低年级教科书,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同时,教科书的有些内容很难用文字说清楚,而用图画、照片和表格来呈现,则可一目了然。国外的教科书中就选用了大量的插图、照片和表格。

国外的教科书大多采用大开本,并充分利用每页的空间,在文字边留出的空白处,画上了插图或写上帮助学生学习和启发学生思考的话语。

教科书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他们知识的最重要来源。教科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零星的、分散的和无序的经验有序化和系统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儿童尤其如此,他们特别好奇和渴望知识。我们发现他们对连环画、小说书和科普读物爱不释手。教科书虽不是连环画、小说或科普读物,但编写得好的教科书完全可以像连环画、小说或科普读物一样深受儿童们的欢迎。我们应当力争编写出既能吸引学生,又能出色地起到教科书各种应有作用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