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的发展

一、体育教学论的发展

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体育教学论的发展,主要源泉是体育教学实践,同时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研究也给予了重大的影响。例如,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说对旧中国体育教学法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和达尼洛夫《教学论》所确立的一些原理、原则和方法,在我国体育理论和体育教学法中被广泛地引用,至今还在起作用。当代,为适应现代化生产和新技术革命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论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呈现十分活跃的现象。自1950年末到1970年,苏联的赞科夫进行了长达20年的“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要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等新的教学原则,向传统教学论挑战。苏联巴班斯基从1960年开始,在克服大面积留级现象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现代系统的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与此同时,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大力倡导“程序教学”,美国布鲁纳倡导“结构课程论”,提出“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早期教学”、“发现学习”和“动机”、“结构”、“程序”、“反馈”等教学原则;德国教育家提出“范例教学”;保加利亚洛扎诺夫创立了“暗示教学”等理论和方法。这些新的教学理论对教学论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并且已经和正在启迪着我国教学论的研究。它们也必将渗入体育教学论,引起我国体育教学论研究者的重视。

总之,体育教学论和其它分科教学论或教学法一样,是随着相应的教学实践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学、教学论的发展而发展的。为了充实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教学论,我们既要重视总结我国体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又要注意国内外教育学、教学论研究的新动向和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