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发展简介

一、教学模式发展简介

教学模式虽然是按照一定的理论设计的,但它又是与教学实践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因为一方面教学理论归根结底是来源于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任何教学模式只有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才能被确立下来。由于教育实践是发展着的,因此可以说教学模式的发展亦是与时俱进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以说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比孔子晚出生的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曾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模式(产婆术),他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谈话式,他的谈话通常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讽刺,以愚者的态度巧妙地向学生提问,最后突然使被提问者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原来是错误的;第二步称为定义,通过反复诘难,推导出正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即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在近代教育史上,首倡班级授课制的夸美纽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教学模式,但他也曾多次说到教学的步骤,认为: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借助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步是用谈话法或讲授法使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第三步是让学生就当时或以往的课中的疑点当场提问;第四步是巩固性的练习或实践。以上这些教育家所提出的或采用的教学活动结构在今天看来虽然仍未失去实践意义,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并未推广开来,因而对教学实践的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

在近代和现代教育史上,对教学实践产生广泛影响的主要是以下三家:一是赫尔巴特学派以心理学统觉为基础的“五段教学”模式,通常称为“五段教学法”;二是杜威学派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五步教学”模式,通常称为“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的第一步是暗示,即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并使学生参加到感兴趣的连续活动中去;第二步是问题,即从活动中发现并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第三步是假设,即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第四步是验证,即通过活动对其假设进行检验和证明;第五步是结论,即对问题的解决作出结论);三是凯洛夫学派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教学过程要按人类的认识过程进行,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到了当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促进了教学论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又出现了一批基于不同学科的新的教学模式。据乔伊斯和韦尔的考察,共有20多种,按其功能和方法论基础可分为四大类:①信息处理教学模式,依据信息加工理论,着眼于信息处理,把教学看作是信息处理过程,根据计算机、人工智能的运行规程,确定教学程序(皮亚杰,布鲁纳等);②社会互动教学模式,依据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把人际关系既看作为教学目标,又看作为教学手段(杜威,奥利弗等);③人格陶冶教学模式或人格发展教学模式,以人格心理学和人本主义思想作依据,着眼于“满足个人的需要,协助个人以自身的方式获得发展”,强调个别化教学(罗杰斯等);④行为控制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作依据,把教学看作是一种行为控制和不断修改的过程(斯金纳等)。此外还有以认识论为理论依据的教学模式,我国主要是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