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其中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还包括着师生行为活动的顺序。教学行为既包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外显动作,也包含如动机、情感、意志等内隐行为。教学方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机的密切联系,就是教师的教授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如果教学缺少或没有这种制约或控制,教学方法则被分割为教授方法或学习方法,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通常称的教学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法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及组织形式等的总和、总体。如发现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反馈教学法等,既反映了这一教学法的活动形式、活动方式,也反映了这一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是构成比较完整的有秩序活动的方式方法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法就是教学论。而教学方法常常是表现为教学活动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动,有明显的操作性,它只是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然,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教学方法。
(一)各学派的共性特点
在教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对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本质意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对教学方法的概念也曾有过不同的解释。我国学者和前苏联的学者比较侧重于教学方法本质的分析和内涵的揭示;而西方学者侧重于描述性和操作性。尽管对教学方法这一概念的定义界说众说不一,但仍可以看到各学派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特点:
1.教学方法是服务于教学目标,而又受制于教学内容的;
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
3.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4.教学方法是教学中师生双方有计划的外部行为或操作体系。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以及教育内部反映这些要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都是影响教学方法发展变化的因素,也是创造、丰富与完善教学方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方法形成之后,它的相对独立性与稳定性,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学方法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
2.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
3.指导和发展学生的经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4.安排教学组织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愉快的学习环境;
5.可以影响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甚至教材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