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科书的选用

四、体育教科书的选用

伴随我国教材多样化改革所出现的一个新变化是地方、学校获得了自主选用教材的权利。然而,直面现实,毋庸讳言,教材选用上行政指令模式、经济驱动模式以及试图自主选用却不知如何选用的“试错”模式还是较为普遍的。要解决这些问题,诚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的那样,“要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主管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

教科书选用应该确立统一性和匹配性这两类标准,以澄清实际选用上存在的各执一端的偏向。其中统一性标准不因选用者而变化,如教科书内容应该是最新的、准确的,对少数族群不带偏见的;而匹配性标准则强调教科书在满足统一性标准的同时,还要适应具体选用者的特殊需求。教科书选用必须兼顾这两个标准,既不能片面强调统一性,抹杀匹配性,也不能一味只顾匹配性,而忽略统一性。

除了确立统一性和匹配性两个标准外,我们还需确立具体的教科书评价维度或要素:课题内容、社会内容、可读性、教学设计和制作质量。

依照上述两类标准和五个维度所构建的概念框架,我们还要注重设计选用程序。

按照价值论的观点,抛离价值主体的需求,则无法判断对象的价值大小。既然教科书选用是使用者对教科书优缺点或价值的认定过程,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那么,教科书选用的第一步应该是分析当地需求。通过对学生家长和社会需求的分析,明确教科书应该满足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哪些需求;第二步是检查备选的教科书,以确定它们满足各方需求的程度,即教科书的匹配性程度;第三步是用统一性标准来评价。

由于教科书是一个系统,完全意义上的教科书选用会牵涉大量工作,有必要组织一个选用班子。教科书选用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让各个成员分工合作,根据匹配性标准和统一性标准,分别就五个维度中的某一维度,对备选的几种教科书进行有重点、有深度的比较。然后,各成员碰头,讨论每种教科书的相对优点和价值。这需要根据每条标准相对于学生、教师和社会的重要性,确定各个标准的权重。

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达到所有的标准,但是选择过程会揭示备选教科书的弱点,并知道对这些弱点需要各自补充些什么材料或活动。例如,某一教科书可能覆盖了课程方案所规定的课题,但程度稍低。知道这点,教师可补充材料,以加深程度。而且,事先知道某一教科书在教学上的缺陷,教师就会注意学生可能不懂的地方,采取补救措施,学生学起来就大不一样。因而,教科书选用的结果不单是鉴定出相对而言的好教科书,也为选用克服教科书弱点的补充材料提供指引。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用书的选择自由度和可选范围会越来越大,我们将会很快面临一个由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和教育行政工作者了解更多的体育教科书选用知识也变得不可或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