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能动学习的发问策略

四、引起能动学习的发问策略

教师传授教学内容首先要考虑讲解、提问等教学形式。但能引起学生能动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的“发问”。发问与讲解、提问不同,不是直接提示要教的内容。假如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并要求他们记忆,就不需要发问。发问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和表达活动,是将教师要教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发问的功能是:

(一)使思维转向教材的特定内容,限定思考范围。发问不是要求学生“好好地想想”,而是要使学生自发地引出思考。

(二)发问不应是固定的,因此可以产生学生中的思考的分化和对立。即引导出“对应”的想法,而不是归一的答案。这种对应和分化实际上反映了学习内容所具有的复杂而矛盾的结构,在以发问→思考的分化和对立的展开过程中,达到把握学习对象整体结构的目的。

提问与发问是不同的。提问是为了确认某些概念或知识点,为下一步教学作准备。发问包括着或预示着各种各样的答案,会产生思维的分化、交流和碰撞,从而加深理解。发问具有挑战性,可以使学生注意到以前未注意的事物,刺激思维活动,诱发和促进表达的发展,从而深化学生的主体性思考和主体性学习。

总之,教学策略及其设计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人们在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归纳了不少各个学科都可资供鉴的策略与方法,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科的融合、教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教育不断产生的新的需求,策略的研究、实验和推广必将会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