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少年的体质特点

四、当前青少年的体质特点

(一)少年蓬勃成长

进行了15年青少年儿童体质跟踪研究的北京体育大学邢文华教授用“生长发育加速、青春期提前”来描述改革开放20年中国青少年的成长。

二战后的日本曾有一个青少年加速成长的奇迹。那时日本经济腾飞,生活水平提高,儿童饮食西化,日本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了长达30年的长期加速,主要是从婴幼儿开始的身高年增长幅度的提高和青春期的提前。

邢文华教授指出,中国同样由于改革开放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青少年儿童的生长水平处在快速增长阶段,这与日本战后青少年生长“奇迹”极其相似。

以17岁的城市男生平均身高为例,1979年是168.6厘米,2000年则达到172.8厘米,增加值是4.2厘米。17岁城市男生的体重1979年是54.8公斤,2000年是62.6公斤,胸围从82.3厘米达到85.8厘米。

2000年与1995年相比,7~18岁学生平均身高增长量为0.35厘米,体重增长量为0.63公斤,胸围增长量为0.58厘米。青少年身体匀称度也有所改善,以往的“豆芽菜”的体形已经被城市青少年体重增长幅度过大,带来肥胖等医学和社会问题的担忧所代替。与青少年加速成长相适应的是青春期的提前到来。邢文华教授指出,成长发育提前的表现是成长突增期年龄和高峰年龄的提前。1979年城市男生从12岁以后才开始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增高,持续到15岁,2000年城市男生从8岁就开始了这种生长,持续到14岁。城市女生从9~12岁提前到8~12岁,乡村的孩子也相应地提前。

邢文华教授呼吁社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注意孩子们提前1~2岁到来的青春期,关注他们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专家同时也指出,青少年的加速生长在近几年内有速度放缓的趋向,这可能是与城市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关,专家说如果西部开发在近几年改变西部人的生活状况,那么会出现第二个生长加速的高峰。

(二)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下降

身高、体重、胸围的加速生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没有增长,而是全面的下降。邢文华教授介绍,1995年监测时就有所下降,这一次是在1995年的基础上再一次大幅度的下降。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均全面下降。反映柔韧性素质的立位体前屈指标和1995年相比,7~12岁下降0.4厘米,13~18岁下降1.8厘米、19~22岁下降2.5厘米;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除乡村男生有三个年龄组有所提高外,其余均是下降。最大下降2.3厘米;反映耐力素质的800米、1000米跑下降更为明显。13~18岁中学男生女生的1000米、800米跑的平均水平下降9.6秒、12.6秒,大学男女生分别下降20秒和15.1秒。另外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指标也没有一个是上升的。

同时,青少年的肺活量在1995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专家指出,这些数据均指向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发育水平落后于身体形态的增长水平。这就为他们青春期发育结束后进入成年期留下了健康隐患。更主要的是学生毅力、耐力、吃苦耐劳、承受挫折心理能力的降低。

与身体素质下降相对应的是近视率的居高不下和肥胖。现在每100个小学生中就有20多个人近视,初中生近视近一半,高中生高达71.29%,大学生达到了73.01%。

(三)肥胖已成为城市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与1995年相比,城市男生由6.7%的肥胖率上升到10.7%。由肥胖引起的心脏、肾脏的病变已经出现。

在分析原因时,邢文华教授、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主任于道远研究员都把矛头指向了独生子女娇生惯养。

于道远研究员说,城市里的“牛奶比矿泉水可乐还便宜,但孩子们不喝牛奶偏要喝饮料,家长也听之任之。过多的糖分对孩子没有好处。生活好了家长是孩于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吃,造成偏食和营养过度。”

两位专家指出现在学校体育的错误导向。他们认为提倡“快乐体育”本身没有错,但强调过度就有问题。800米、1000米跑、引体向上是很枯燥,但不能因为学生不愿做就取消。他们都对体育教学大纲中取消1000米跑表示不满。另外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场地不足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四)城乡差别大

1997年中国成人体质监测时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中农民身高最矮。而且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任何一个省市的统计中农民都是最矮的。这个结论揭示中国人的体质存在非常明显的城乡差异。于道远研究员认为成人的体质3年内变化不大,1997年的数据和2000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中国农村因为与城市发达程度不同,人民生活水平存在着城乡差别,所以在体质上有必然的反映。专家指出,影响人的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营养、疾病和体育锻炼。无论欧美还是日本,处于人群中上社会经济阶层的儿童比低阶层的发育提前、身高增长幅度大。同样经济条件下的家庭,孩子多的家庭无论经济条件好坏,儿童的生长发育都受到不良影响。城乡体质的差别更明显地反映在青少年身上。

2000年17岁城市男生身高(172.8厘米)明显高于乡村男生(168.8厘米),体重城市男生也是明显高于乡村男生,并且两者的差距有扩大趋势。胸围城市男女生均高于乡村男女生,值得注意的是,1979年到2000年的21年间乡村女生的胸围增长值仅为0.47厘米(增长率为0.59%)基本上没有变化,这就意味着乡村女生和城市女生(增长率为2.27%)差得相当多。

邢文华教授认为,胸围的变化同肺功能的改善以及胸廓肌肉状态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乡村女生营养状况以及参加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的程度存在着不足。

城乡青少年体质差别不仅表现在形体上,身体机能的城乡差别也很明显。1979年城市男生的肺活量增长高于乡村男生,到2000年的21年间城乡男生的肺活量的差异在继续扩大。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城乡男女生肺活量都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和降幅率的排序是城市男生——乡村女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