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科书的结构特点
教科书结构是指一个完整的教科书体系的各部分、各因素之间,按照某种教科书编排原则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序状态,是教科书体系的基本骨架。
(一)体育教学内容编排结构
在一个教科书系统的结构中,从横向上说,应当考虑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在学科领域方面的广度,各类课业所占比重及相互间的联系,为达到教学目标应当形成的教学单元及其所需课时,以及具体的编排方式和秩序等。从纵向上说,首先应当考虑前后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的关系,各类教学内容在各学期的分配,各学期之间学科知识体系的循序渐进性和连贯性等。
教科书主要有两种编排方式,螺旋式教材编排(Spiral Organization of Subjct Matter)是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该学科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的教材编排方式;直线式教材编排(Nineal Organization of Subject Matter)是对一科教学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教材编排方式。
在体育教科书中,各类内容在每一学期都应有适当的安排,注意到各个领域的覆盖面,也考虑到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丰富性,同时逐步加深难度或扩大学习的范围,也注意到整个知识结构的循序渐进和连贯性,即主要采取“螺旋式编排”。但是,对于某些需要连续学习或重点解决的内容,往往又采取相对集中的安排,连续地上课,便于学生掌握较系统的学科知识,这又是“直线式编排”。
(二)体育教科书形式结构
教科书形式结构是指在教科书编排形式上若干基本组成部分形成的相互联系的关系。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所以体育教科书的形式结构上就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说来,编得较完善的中学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形式结构如(图6-5)所示,可以包括八个基本部分,而小学教材要简单一些。
图6-5 教科书的形式结构
1.课 题
点明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课 文
是传授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部分。要求课文既能够准确地传达该课题的内容,又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小学低年级一般只写一点操作提示,而中学的课文就比较具体。
3.示范性图例
体育教科书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图文并茂”。目前新编体育教科书中一般采用两种示范图例,一种是选自理想化生物力学标准动作图,具有很高的审美和示范价值,体现出“高水平原则”;另一种是选用或设计同龄学生的动作,这对学生来说是最亲切、最受鼓舞的。
4.指导性图例
可包括动作关系的分析图、技术动作步骤图、说明某种概念的示意图、说明某种结构的剖面图、用于参考或比较的实物照片、正确操作姿势的照片等,帮助学生更方便地理解、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
5.作业要求
这是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部分。较完整的作业要求应包括:用什么工具或方法、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以什么为对象的什么作业,应该注意的问题或详细要求、允许自由发挥的范围等。
6.思考题
这是要求学生动脑思考或开展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或解决某一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初中以上的学生也可采用写体会或小评论等方法。
7.自学教材
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阅读、学习、扩展视野的内容。多置于教科书最后,又与主要内容相关,教师教学时也可以运用其中的事例来说明某些问题。
8.注释或小资料
有的教科书后面还附有名词解释、中外不同时代的人物与年表等小资料,占篇幅不多,却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方便和兴趣,也可以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一纲多本”的教材建设制度下,我国将编写出越来越多各具特色的中小学体育教科书。不同地区的体育教科书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编排方式,却完全有可能殊途同归地达到课程提出的要求,其中关键将取决于编著者对体育教育目的和体育教材学的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