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的实施与实验结果的处理
当实验的仪器、设备及材料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可转入实验的实施阶段了,这一阶段是科研的中心环节,研究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验仪器设备的安装与检查
在安装实验仪器时,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熟悉仪器的结构、性能及操作方法。此外还要对仪器与设备的检查,核实准确度、精密度,如体重计、血压计、肺活量计等仪器。另外,还要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和卫生条件,如器材的稳固安全性。
(二)进行尝试性实验
仪器设备安装后,要进行若干次尝试性实验。这种实验带有探索性,实际是对原来实验设计和仪器设备安装的一次实践性检验。通过查测,可以取得反馈信息,对原来实验的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然后,便可转入正式实验。
(三)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不仅取决于实验的设计方案,还取决于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正确的观察与记录。因此,操作、观察、记录是实验实施过程中的三要素,一定予以高度的重视。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注意遵守操作程序,并注意安全。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不仅要全面观察,而且要仔细观察、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工作。记录工作要准确无误,通过记录可以觉察一些指标变化的规律,对一些异常指标要特别加以注意和分析,观察是否有误,还是实验仪器及其操作上的原因所导致偏离常态的现象。
(四)实验结果的评价与处理
实验的结果,可能会产生实验误差,因为任何实验由于主客观各种原因产生了不可避免的误差,即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在实践中有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测量中未发现或未确认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这些因素所造成的偏差,基本在实验过程中其大小及符号完全相同。过失误差是指在实验中主要由粗枝大叶或操作不正确等原因导致的误差。偶然误差是指在测量中的系统误差、过失误差以外,尚有无法控制的误差。
一般来说,实验者经过处理都可以克服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但对于偶然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它可以用概率方法加以处理。
总之,我们应用人们所创立的误差理论,在实验过程中,应力求克服误差,以求得最佳的观测值,使误差降低到最小的限度,即最近似地表达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