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与要求

三、教学原则与要求

(一)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心理健康在新的课程学习领域目标中地位的确立,表明了它对于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有其实体的教学成份,但更多的是无形地依附在日常实践教学活动中来完成,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目标的综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师辅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对于心理素质的自我分析与判断缺乏客观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观察与分析,提出问题,并尽可能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同时,心理健康的形成需要学生自身的内化与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和不断改变,才能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从而保持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在心理素质上的差别是十分巨大的,统一的教学方法方式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如果没有因材施教,不顾人的个体差别,就势必抹杀学生多种多样的个性特点,更不能对存在的心理现象和个性心理特征提供适应性的练习,也就不能实现心理健康学习领域所负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