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学段的具体效果目标是:
(一)小学阶段
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通过身体锻炼,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态;促进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习体育、卫生保健的基本常识,树立安全的观念;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和简单的运动技术,培养锻炼身体的能力;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3.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美的情操。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提高锻炼身体的主动性;运用体育对学生身心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养成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重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初中阶段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学习简单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发展基本能力。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体育、卫生文化素养;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独立从事身体锻炼打好基础;全面发展体能,掌握常见的体育娱乐方法。
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培养文明行为,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三)高中阶段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在初中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基本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体育、保健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体育锻炼、体育娱乐、卫生保健和其他社会体育活动的必要技术、技能与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强自立、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文明行为,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和推广,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完整重构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非常关键的任务,这是一项最为基础的而又最重要的工作,我们期待能迅速看到既完整又权威的成果出现。
【注释】
[1]Jacobsen D,Eggen P.Kauchak D.Methods for Teaching,4th,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3.
[2]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7页。
[3]S·拉塞克等,《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页。
[4]雅克·德洛尔等,《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6~77页。
[5]皮连生:《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0页。
[6]转引自金一鸣:《教育管理》,安微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99页
[7]胡学增等:《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8页。
[8]转引自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