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的特点
教学系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具有如下特点:
(一)目的性
教学系统的存在和运行始终都是围绕着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它只有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才存在,活动一停止,它就自然消失。如只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才能观察到教学系统,教学活动一结束,教学系统就自然消失。同样的教师、学生、教材(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如果是在书店里出现,就不是教学系统,因为在那里教师和学生以及书籍都成了另一种系统的构成要素。
(二)社会性
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系统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联系,这从(图3-1)中可以看出。但它又与其它社会系统不同,它既有人——人关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又有人——物关系(教师、学生与教学条件),还有物质因素和观念因素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学系统的社会性中还包含着一定的自然性。
图3-1 教学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概念模式
(三)开放性
教学系统与外界始终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学生、教材等都来自外界,它的运转过程更受外界的制约。因而它始终要与其它系统保持动态联系。
(四)动态性
教学系统的动态性表现在:①输入与输出。教学系统以人流(教师、学生)、物流(教材、设备、仪器等)及信息流的形式输入,以教学成果——人才的形式输出。②循环周期。在教学系统中,无论是一门课程,还是一个单元或一堂课都是一个周期,它是循环运转的。③调节控制。由于教学系统是开放系统,它客观地存在着干扰,但它又是能动的调节控制系统,具有抗拒干扰的特点。④延时性和后作用。教学系统的动态性同其它系统的动态性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表现在这一点上——延时性和后作用。所谓延时性和后作用是指它的输入和输出或者所花的成本与所要取得的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而要延续一定的时间,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并且它的后作用,在各个学生身上可能有大有小,有的“闻一以知一”,有的“闻一以知二”,有的“闻一以知十”。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闻一以知一也难达到。
此外,教学系统还具有适应性,其设计、运行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具有较灵活的变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