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最优化的概念
从宏观上看,教学论所研究的,归根到底都是教学最优化问题。夸美纽斯当时在他的《大教学论》扉页上就写道:“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烦厌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今天出现的众多教学论流派也可以说都是在探讨教学最优化问题。今天提出教学最优化问题,一方面是要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进一步寻求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因此可以多学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是因为今天的教学最优化问题面临新的挑战: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要求教学论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和最优化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及其运用,为教学科学化和最优化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可能性。因此,今天的教学最优化说到底既是个教学科学化又是一个教学现代化问题。
“最优化”(Optimization)是来自在决定经济行为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概念,即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为了取得最大的预期利益或效果,或者为了把预期的损失或反效果降低到某一基准的最低限度,而采取的行为、决定或方案。
很显然,最优化既是一个相对概念,又是一个理想上的理论概念。要把这个理论概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的研究。其原因是:
首先,在教学活动上可视为“结果”的东西是极其复杂的。在经济活动上大多数可以预计到的结果都可以换算成金钱的价值,而在教学上的情况就不同了。教学活动,学生的动机、态度、技能、能力以及从个体到整个班集体的各种不同水平的知识,等等,都可以发展成为不能换算的种类繁复的结果;而且还掺杂着教师的劳动和时间、经费的消耗等因素。所有这些无疑都是重要的。但是,由于这些因素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因而常常会发生在某一因素上的效果可能很大,而在另一因素上却几乎没有任何效果,甚至构成反效果。因此,在综合判断这些因素时,究竟应该在哪一因素上给予多大程度的比重为宜,这在教育者的见解上是难以得到统一的。
其次,在教学上最优值的基准或标准难以制定。按照一般的逻辑,预计效用的平均值最大的行为(决定、方案等)或预计最大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的行为,或者是预计效用值已达到某种程度,而其波动度为最小的行为,等等,这类行为都可算做是最优行为。如果把这些基准换成教育的语言来说,那就是通过教学过程的各种条件的变化可预期到学生平均值较高的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等),即使在最坏的条件下也不致于招致严重的发展迟滞的结果,以及可以预期到稳定的发展等等。但这些基准究竟哪个最重要,或者达到怎样程度为最优,也不是容易取得一致认识的。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这里所说的“条件”,是由许多因素集合而成的。教学活动的许多条件因素都是处于动态之中,是变动的。从学生方面来说,知识、能力、动机、态度、要求等等在其个人自身之内变动,以及这些因素在不同学生个人之间的变动,即学生个人之间的差异。从教师方面来说,有教师个人自身之内以及不同教师个人之间的变动。还有教材或教学内容的变动(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此外,教学所处的环境,如学校条件以及地区的风气和社会特点等等都处在变化之中。所有这些因素对于特定的教学针对特定的评价标准所具有的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存在这种复杂因素的相互制约,只要有一个因素或条件发生变化,就会改变同一种教学活动的结果。因而确定其变量因素也存在着困难。
由于这些原因,必然地出现了探讨教学最优化的多种尝试。其中多数都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只有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获得了教育科学的确认,并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着眼于教学活动的各个变量和推演,而是着眼于教学过程的整体最优的效果与效率。他给教学最优化所下的定义是:“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1]他把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看作是科学地组织教育劳动(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的一个要素。科学地组织教育劳动的一般理论认为必须有科学根据地拟定劳动计划和劳动定额,明确分配职责和协调力量,创造必要条件,选择最优化的活动方案,随时进行鼓励、调整、检查和考核,并展示教育劳动的前景。巴班斯基认为,不选择最优方案,实际上是不可能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的。选择最优的活动方案是他的教学最优化的前提。
巴班斯基强调,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方法是选择最优教育决策的方法论基础。在作出决定时,只有考虑系统各个成分之间的一切规律的联系,才有可能指望选择出最优的教学方案。同时他又指出,最优化所依据的是关于必须划分出活动中的主要环节的方法论原理。在教学过程中,不以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作依据,就不可能找到最优的教学方案。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另一个特点,不是舍弃教育科学已肯定的教学原理和方法,而是直接以教育科学先前所取得的成就作为依据。他指出,教育家们不止一次地提出,必须选择解决教育任务的最合理方案。有些教学论专家已研究了各种教学方法的比较效率,指出了在什么样条件下,什么样的结合可能是最合理的(最优的)。教学最优化反对夸大和低估个别的教学方法、方式、手段、形式的作用,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各个方面时要理智、合理、有分寸感。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正是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和其它的一些特点,在教学论上被认为“有助于教师最优地制定教学方案和组织教学过程以获得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理论。
总之,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是值得永久探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目前探讨的状况来看,教学最优化主要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设计和实施最优的教学方案,以最少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争取最大可能的效果。教学最优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相等的条件下,教学任务完成得最好,而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得最合理,就是教学最优化。教学最优化既要讲效果,又要讲效率,只讲效果(任务完成得好),不讲效率(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不能算是教学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