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的知识要求
作为21世纪的体育教师,其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专业知识、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三大方面。
(一)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指体育教师承担体育课程必需的具有关专门知识。苏霍姆林期基认为:“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学科,他应该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的问题。”[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其专业知识应该包含体育科学基础理论,例如人体生物学科(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理论,学科发展史(体育史、有关运动项目的发展史),体育原理与方法;体育专业技术与理论(各体育专项动作技术及其原理);体育专业教育技术与理论(体育保健知识、运动技术教学、训练方法学知识、体育竞赛方法学知识、体育健身方法学知识等)以及中学体育课程的全部内容。
(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是做好体育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必要条件,还应该具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因为,教师的职业性质在于将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和成就传递给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使他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更辉煌的成就。所以,体育教师只有通晓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熟知教学规律,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才会唤起学习主体的积极主动性,使教学质量获得提高。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
(三)广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使得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途径十分宽广,信息量激增,许多体育知识还没有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已经从其他传媒中有所了解,像人机对弈、服用兴奋剂等热点问题都可能在学校和课堂上反映出来,使体育教师面临的专业问题增多了。加之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的趋势,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而且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广泛地涉猎邻近学科的知识,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博学是当代教师建立威信、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教师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具性知识(语文、应用数学、外语和计算机等),美学知识(音乐、舞蹈、绘画等),方法论知识(逻辑学、科学研究、体育方法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