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观条件

三、体育教学研究的主观条件

(一)心理素质

1.立 志

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有志于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人们去研究、去解决。但是,做体育教育研究工作需要有雄厚的理论基础,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这是十分艰苦的,得不到多少报酬之外还可能得不到很多的理解,因此需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学研究能力是现代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自我提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有些教师发现不了问题的存在,这是认识水平问题;有的教师发现了问题却不愿意花精力去研究,或没有兴趣去研究,这就是人的志向问题了。

2.发现和探究

体育教学研究是对于体育教学规律的发现、探索和研究。这就要求体育教学研究者具备发现意识和探究意识。“发现”是一切创造之始,在教学研究中就是要做有心人,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值得改进和研究的课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谓探究意识是一种敢于怀疑前人结论、敢于大胆地提出假设的勇气,而且还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研究态度。

3.毅 力

有些小型的体育教学研究只需要几节课就能见结果,但往往只解决一些技术性的小问题;而对于那些带有普遍性的或关键性的问题,那些具有重大价值的课题,大多需要有较长的研究周期,其中又包括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大量的调查研究、教学实验、各种材料的收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而且,其中不但会有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干扰和意想不到的困难,还会遭遇失败、返工等挫折,因此必须有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二)理论素养

现代体育教学研究不只是总结体育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以现代体育教育观念来指导研究工作,需要系统地学习教育科学、现代体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甚至了解更高层次、更广泛的理论,如教育哲学社会学、人才学、创造学、现代方法论等。站在育人的高度来研究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教学,才能从思想观念上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样的体育教学研究才有先进的意义。

与此同时,又需要学习许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现代体育理论和多种新兴运动的知识与技能,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性软件的操作技能等等。这些内容一方面本身就是现代体育教学中增添的新内容,需要体育教师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这些领域的迅速发展又正在冲击和改变着体育教学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改变着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若体育教学研究者还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其研究也会是落伍的。

(三)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体育教学研究不能脱离体育教学实践;二是即使身处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要搞体育教学研究也必须善于积累、总结实践经验。

体育教学改革实验或体育教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探讨体育教学方面的理论问题,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推广性。若脱离了体育教学实践来研究体育教学的课题,必然会出现纸上谈兵、隔靴搔痒,不能触及教学根本的弊端,甚至会出现主观的、想当然的结论而毫无实用的价值。一些不在教学一线的研究者必须通过听课、评课、与教师一起备课,甚至自己亲自去上课等途径,感受体育教学实际。

作为身处基层的体育教师,虽有大量的实践体会和经验,但也必须乐于教学,勤于发现,敢于探索,善于思考,并学会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料,总结教学经验,才能进行体育教学研究,其中包括教学计划、自己的教案、教学实例、学生成绩单、学生体质检测报告单、学生成长记录袋等,这都是体育教学研究非常生动而有说服力的研究资料。

(四)科研道德

体育教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无论在做体育教学改革实验或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都需要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者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若在研究过程中参考、引用了他人的著作、文章或观点,一定要在文章中注明出处,或在文章后列出参考书目;若曾与其他人员进行合作实验、得到过他人的直接指导、接受过他人提供的研究资料等,都需要在实验报告或论文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示感谢。这是科学研究者应有的道德修养。

如果引用了别人的理论或观点而不加注释,就是一种剽窃、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