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教学目标,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整体系统
教学目标是包括各种层次的具体目标在内的整体系统,设计教学目标就应注意系统把握、整体协调。不仅要设计各层各类具体教学目标,而且要使各层各类具体教学目标纵贯横联,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系统,使之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层次性、递阶性和联系性特点。设计具体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应首先确立“目标群”意识,就是不仅仅停留于“双基”目标,而是能够从技能、认知、创造、情感适应几个领域整体思考和把握教学目标,确定该单元(或一节课)在“育人”的总目标中或体育教育系统中居于何种位置和层次、与其他教学目标的关系如何,使设计的具体教学目标不致孤立片面。
(二)细目分解
教学的一般目标要分解成细致的操作目标,才可使教学目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学习目标(母目标)和依据学习目标界定和编写行为目标(子目标)。行为目标是衡量学习目标达成与否的具体指标,学习目标的达成有赖于行为目标的逐一实现。所以,教学目标的细目分解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细目分解教学目标的能力。
(三)表述确切
为使教学目标能够直接指导教学,不致产生歧解,且便于检测评估,教学目标应该尽可能使用便于直接观察的行为动词,明晰地表述预期结果的外显变化。
(四)难度适中
难度适中是指设计的教学目标应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努力即可达到的程度,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发挥其激励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达成目标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因此,体育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恰如其分地而不是主观臆测地设计教学目标。当然,体育教学也有其特殊性,就是体育作业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样的技术技能教学目标,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完成更好,而基础薄、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够完成基本要求。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难度,有时需要通过诊断性评价和反馈技术的帮助,使之纳入科学研究的规范,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