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
(一)肯定性处理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提问叫收敛性提问(Convergent Questions),肯定了学生的正确回答就意味着这一回答的结束。若是发散性的提问,教师如果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就意味着中断了学生的思维。这时如果采用追问的方式,比如“还有吗?” “他回答得对不对?”“谁还有其他看法……”将会激化全体学生的思维深度,以判断该回答到底是否正确,或者想出更多的答案来,从而会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完整时,如思维方法正确、部分正确的场合,一般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来补充或修正,而较好的处理方法是给予某种提示,让其自身来修正,完成回答。
(二)否定性处理
对于收敛性的提问,学生作了错误的回答时,应该明确指出这是错误的,对错的否定也是一种强化。然而教师也可以用“他回答得对不对?”等追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做出否定的判断,这样将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当然,学生的回答并非只有正确、错误两种情况,常会有回答不完整但思路是正确的、部分正确、部分错误等各种情况,都不宜一概采用否定的处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表达能力还不充分,如果没有教师的帮助,还不能把想说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需要采取促使其再思考、促进自我改正等灵活的处理方法,而不能一概否定。
(三)保留意见的处理
有时会出现对学生的回答不能马上做结论,或不宜马上下判断,而推迟处理更好的情况。凡这种情况,教师首先需要反省这一提问是否适宜,以后应当在充分预测的前提下准备提问。同时应对不能回答或不宜判断的问题坦率地言明,保留判断。不宜简单化地作答,否则一旦作出错误的判断,反而被动。
主动地保留意见也是一种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策略。如请大家通过试验或实践来确认、查阅文献资料后再来回答等处理,促进学生依靠自己力量学习;对学生简单而性急的回答,采用“这样可以吗?”这种留待评价的方式来处理。
(四)将判断留给学生的处理
采用“头脑风暴法”可以任凭学生发挥想象力,会引出各种新观点,或作出各种不同的回答。这类问题一般并无唯一的答案、最佳的意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给予评价,可以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判断。
(五)采用多数法判定是非的利弊
采用举手方法判定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是测量学生达标程度的一种方法。但这只对收敛性提问有效,而对发散性的提问则不适当。判定科学问题也不宜采用多数法。
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有扎实而广博的知识结构,极力防止对学生正确回答的否定处理,或对学生错误回答的肯定处理。因为这会构成对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的打击,并造成认识上的混乱。甚至会使学生觉察到教师的无知而鄙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