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班级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今天,我国学校的教学仍以班级上课为基本组织形式。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上仍能起主要的作用。它的主要特点与功能如下: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严格制度:如按年龄、知识编班分级制度;学年、学期和学周制度;招生、考试、升留级和毕业制度;作息制度;课堂纪律与常规等,使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转并获得一定质量。
(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每节课45分钟左右,完成一定数量的知识技能教学;上完一节课,略作休息又进行下一节课,有劳有逸。这样,教学工作便能连续地、有节奏地进行下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识规律,保证学生能精力旺盛地开展学习。特别是课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只要善于选择和利用就能有成效地进行教学。
(3)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班级教学制能以周课表方式科学地安排各科教学,使之有条不紊地交错进行,确保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的系统科学知识,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各国的教学实践都反复证明,迄今为止最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仍是班级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实际上,它就是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最大限度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使各科教师协调一致对学生教学而形成起来,并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的。班级教学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地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能通过加强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和学生的独立作业以弥补其自身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
2.课的类型和结构
在班级教学制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课的类型和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这对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不同类型和结构的课在教学上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善于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方面的需要,正确地选择和运用课的类型、安排课的结构,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1)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一般的分类有两种:
一种是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的,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又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另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的,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欣赏课属此类),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当一节课主要是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用方法命名课的类型对教学有指导意义,可以通过充分发挥某一方法的作用来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
上述两种分类也有联系,具体表现在两类课型有相对应之处。如新授课多属讲授课,巩固课多属复习课,技能课多属练习课或实验课等。
当然,对于课的类型的划分标准,也不应只限于这两种类型标准,标准的确立和选择,应体现在分类的价值与作用上,本书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采用以课堂教学的主目标来划分和确定不同类型的课。
(2)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课的结构是由课的类型决定的,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常用的几种课的结构如下:
新授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或复习,提出新课的目的、内容要点与学习要求,讲授新课(主要部分),小结,布置作业。
技能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提出培养技能技巧的目的要求,教师讲解原理、范例或作示范操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练习(主要部分),小结,布置作业。
复习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提出复习目的与要求,引导学生复习(主要部分),小结,布置作业。
单一课的时间分配,主要部分约占30~40分钟。
综合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与复习,提出教学目的并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综合课在一节课内要完成多项教学任务,故综合课讲授新课时间比新授课要少得多,一般只讲15~25分钟,而它的检查与复习旧课、巩固新课的时间较多,约5~10分钟左右。综合课变化多,新课分量不重,最宜于小学,然后是初中。
掌握课的基本组织结构有助于掌握每一种课的性能与操作过程,以便发挥各种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但任何一种课的结构在实际运用中,都会根据情况有所变化。例如传授新知识课,在初中讲新课的时间比在高中讲的时间要少;练习课运用于数学和运用于语文,其内容、做法与要求都不一样。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创造性地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公式化、简单化。
(二)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现代教学,除用班级教学(即课堂教学)外,还要采用多种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巩固、加深和补充课堂教学的知识,弥补上课在照顾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方面之不足。这些教学辅助组织形式与上课不同,有它们的特点:它们不需要通过课堂形式而往往在课外进行;每次活动不严格限定为45分钟,时间可长可短;对学生的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一定要面向全班,可以采取小组活动或个人作业形式进行。这些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有:作业、参观、讲座、辅导等。